返回第四百一十五章 韬光养晦(第2/3页)  大唐坑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高宗于去世,李显当上了皇帝。

    李显继位后称武则天为“皇天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做了皇帝,境遇就有所改变。相反,他的处境更加危险了。

    李显并不是没想过与母亲和平共处,但他的身份和地位决定着这种想法不现实,他做了皇帝势必就挡了母亲的路。两个哥哥先后被废,姨母表姐陆续死于非命,这让李显有了深刻的危机感,他虽然是皇帝,但母亲能随时决定自己的生死。所以,在母亲面前李显战战兢兢,不敢动作。

    直到“那件事情”发生后,李显全家被流放,高处不胜寒的窘境才暂时告以段落。

    “还有吗?”李显接着又问。

    “其二,以您做英王时所展现出的才能来看,根本不会做出如此简单幼稚的事情,这只能说明您为了自保不惜自污名声,可惜天下没一个人能真正理解您的一片苦心!”

    很多人都认为,李显在武则天亲生的四位皇子中是最窝囊的一个。论才没才,论貌没貌,既无李弘的仁孝廉谨、嫉恶如仇,又无李贤的才学出众、办事利落,更不像李旦在大臣中有极好的人缘。

    难道是李显做了皇帝有些忘乎所以,非给他岳父韦玄贞官升侍中不可。当裴炎以为这样做有违朝廷先例,对他劝谏时,他却随口道:“就是把天下给了我岳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李显这话让武则天找到了借口,于是一个巴掌把他由皇座上打下来,废为庐陵王,流放到房州。

    其实,李显早就看出来了,就是不说“把天下给了我岳父”那句浑话,他在皇位上也坐不长久。母亲总会找碴儿最终废掉他的。龙椅只能坐一个人,要下来的只能是他,坐在皇位上的必须是武则天,这才是事情的本质。

    与其被母亲拿下,李显不如以退为进,自己将把柄送。

    果不出李显所料,武则天后来做了皇帝。远在房州的李显识趣的奏表遥贺,这让武则天很满意。李显一家的生活因此大为改观,首先是圣神皇帝册封已废为庶人的李重润为庐陵王世子,制书由使者专程送至房州,这算是给了李显一线生机,让他暗自松了口气!

    京中隔三差五便有封赏送来,知州知县见此也不敢再过分刁难。打这以后,往日的那般难忍的贫寒也就不再了。

    正因为李显表现的庸庸碌碌,所以他活到了现在。李氏家族中人在这十几年,死的死亡的亡。他们的命运比李显悲惨多了,不管怎么说李显也算因祸而得福了。

    说真格的,当皇上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别说两个亲哥哥死得惨,就是四弟李旦,名为皇嗣却被幽禁在东宫,其实过得还不如李显呢!

    “当初我这么做,的确是有让母亲把我废了的意思!”说到这里,李显叹了口气道,“其实还有另外一层侥幸心思在里面,当时若有人支持我或许许就是另一种局面了!”

    卢小闲眉头一挑:“您是指裴炎?”

    李显点点头:“没错!”

    高宗临终前遗诏命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以辅佐李显登基。李显继位后,裴炎作为举朝唯一的“顾命宰相”权高位重。

    按惯例,一般是在门下省辟政事堂以供宰相们议事,太宗时代赫赫有名的宰相司空长孙无忌、仆射房玄龄和太子太师魏征等,都是屈尊到门下省来的。裴炎任宰相后直至任侍中时自然也是在这里议事的,但李显即位后改任他为中书令,政事堂就被迁到了中书省,这既为了裴炎的方便,更为了表示对他的尊崇。

    尽管李显极力想拉拢裴炎,但裴炎却干了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高宗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之进止”,意思很明显,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而是在有特别重要同时皇帝与大臣们又“不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