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逃了,契丹军大败,即便杜重威严令不许追逐溃散的契丹大军,晋军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契丹仆从军三万人几乎全军覆没,逃走的没有几个。耶律铁骑也损伤惨重,斩首两万余人,所获的马匹和战利品更是无可计数。
这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结局,甚至是李风云。
最后来援的的确是典奎和白福通率领的风云营,而后面庞大的步卒,则是杨召的一万六千降兵,还有那六千原本守卫阳城的溃兵。
这不是李风云的主意,而是白福通和典奎接到耶律德光起全军攻打杜重威大营的消息后,与众人商议,鉴于契丹人的实力,认为李风云的那六千精骑可能起不到他预想的效果后,决定尽其阳城之兵,支援杜重威大营。
整个阳城,只留下四千风云营新收的将士,由佘破财与张俊镇守。
正是这谨慎之举,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风云感叹不已,这些日子,一连串骄人的战绩,让他太过骄傲,真以为凭着皇甫遇的六千精骑就可以横扫天下,浑然没有将契丹铁骑放在眼里,险些酿成大错。
耶律德光回到契丹大营中,聚集齐四散溃逃的败军,次日清晨就拔营北归。
杜重威没有趁机攻击耶律德光,只是命令郭威率领营中剩下的六千精骑,沿途相送,并收复沿途州县,直将耶律德光送出了晋国国境。
这些,都在李风云的意料之中。
养寇自重嘛!
杜重威虽然重创了耶律德光,却不愿斩草除根。如果可以,杜重威心里很可能都不愿意重创耶律德光。
所以,杜重威选派郭威,而不是莽撞的李风云、皇甫遇去“追击”契丹军。
郭威是刘知远的人,在这一点上,杜重威的想法恐怕与刘知远如出一辙。
不管怎么说,契丹受此重创,恐怕一两年内再无力大举南侵,中原总算有一段太平日子可过了。中原与契丹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李风云知道,契丹人绝不会就此罢休。
想必过不了多久,契丹人舔好伤口,就会再次南侵中原。
耶律德光恐怕早已摸清了刘知远、杜重威这些封疆大吏的心思,才敢孤军前来,又从容而退。
换做他李风云,处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也会这么做,这根本就是只有赢没有输的买卖。
打胜了就能坐拥中原,打败了也不要紧,至少能掠夺走大量的钱财,掳掠去大批的人口做奴隶。怎么算,契丹人都占便宜。这种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谁又会不肯做?
这些事情当然还轮不到李风云来担忧,不久李风云的封赏颁布下来。
是由当今小皇帝身边的红人桑维翰(注1)亲自来颁布的旨意,可见小皇帝石重贵对李风云何等的重视。
这次对李风云的封赏真不差,晋升李风云爵位,从定国伯晋封为定国候,勋正三品上护军,授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散官之职。实授正三品统领之职,统领风云卫,并赐兵部侍郎之职。
鉴于风云营战功卓著,扩编风云营为风云卫,为天子亲卫,调往开封驻守。
风云卫下辖六府编制,每府都按上折冲府一千二百人的编制,五个步卒上折冲府,加上一个骑兵上折冲府。
如果算上一应官员和亲卫,李风云可拥兵八千。
所属官员,除部分由朝廷委派,其他人由李风云依照部下的各自功勋,推荐请旨后,另行下旨封赏。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李风云不再是杜重威的部下,而是直属小皇帝石重贵。
除此之外,封赏的财物布帛无数。
听完桑维翰的宣旨,李风云呆立了半晌。
桑维翰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