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论王安石变法(第1/3页)  天龙武皇宋哲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天是新皇登基后的第一个早朝,文武百官天没亮就陆陆续续的到皇宫报道了,赵熙也早早的起床开始漱洗准备。

    群臣对三日前新皇的登基大典记忆犹新,小皇帝半威胁半流氓式的逼迫群臣要亲政。而且皇帝还颁布了一道任谁也不敢粗心大意的圣旨。

    “三日后大朝会,司马光,刘挚、范纯仁、李常、苏轼、苏辙,吕公著、文彦博,王安石,曾布,吕惠卿,李定,邓绍,舒曼,王韶,王瞻,种愕,王雾,谢景温,蔡卞,吕嘉问等上殿见驾!”

    群臣听着这一长串名单,满脑袋问号,皇上这是要干嘛,新党旧党人物齐上阵,难道要在金殿上一战定输赢吗?群臣翘首以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熙端坐龙椅,手握龙头,俯视着脚下匍匐的高官显贵,心中的舒爽不足为外人道也。

    “众卿家免礼平身!”赵熙虚扶一把,看着这些老臣有些感叹。

    “人生病了要看医生,国家陷入了困境就要改革。正确的改革是去除积弊的良药,是推陈出新的保证。今日朕再谈变法,各位只听勿言”赵熙开门见山直接说道。

    朕先说说你王安石王大人吧,“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议论不足恤。”前两句是对的,但那么后一句呢?如果议论错了当然不足恤,但如果议论是对的呢?

    父皇决定让你开始变法,当时反对新法的大臣,如欧阳修、韩琦、苏轼、司马光等并非是完全的守旧,这些人都参与过“庆历新政”,是曾经主持过改革的人。

    在推行新法之中,他们看到了实际中新法的不足与错误,提出了不少意见,其中一部分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你无容人之量,熙宁二年,你刚担任参知政事后不久,吕诲卿上书弹劾你,你就立即上疏乞辞,撂挑子了。

    熙宁三年,韩琦上书指责青苗法,你又“称疾家居”,又撂挑子了。

    熙宁七年,由于曾布反对市易法,你坚决辞相。如此意气用事,真不是一个主持改革的政治家所应有的举动。

    韩绛、吕惠卿、吕嘉问都是你亲自选拔的人才,又是变法派的骨干力量,韩绛一介书生,对军事一窍不通,却自愿前往总督西夏军事,结果一败涂地。熙宁四年(1071年),西夏攻陷宁浚城,韩绛罢知邓州。

    吕嘉问被你任以市易司,执行市易法。吕嘉问却大搞贪污腐败,对商人强买强卖,中饱私囊。事情败露后,你还一个劲地袒护吕嘉问。

    吕惠卿原本集贤院校勘,一个小官。他为了满足个人野心,声称支持变法。在你的举荐下,平步青云直至参知政事。当了参知政事后的吕惠卿都处处与你为难,阻碍变法。

    王大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你可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国家大事不是儿戏,不是意气用事!你三番五次撂挑子不干,刚愎自用,听不得意见,这是为国为民的宰相能做的出来的事吗?!”

    赵熙突然站起身大喝一声道“王安石!你可知错?!”

    王安石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一样,痛哭流涕,满脸泪水说道“臣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大宋百姓,对不起同僚,臣罪该万死,请皇上降罪”说完就跪在地上。

    起来吧!你是改革第一人,记住多听多看,不要自己独断专行,你的才华朕还是很欣赏的,朝政之事,你得和各位大臣齐心协力。”赵熙勉励道。

    “国税收入,并不会少,实是支出太过庞大。一则是官员众多,职务不明,差事尽是推诿,懈怠渎职。食君之禄却不为君分忧。太祖皇帝有言,不杀士大夫,这并不是说朕是好欺负的。二则是兵员过多,训练不足,耗国家钱粮十之七八。兵不能战,西夏北辽铁骑陈兵边境,岁币一年多过一年。朕岂非辽之州牧?这江山还是朕的吗?”赵熙悲愤地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