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章、读书花销(第1/2页)  聊斋仙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咳咳,对了,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么?”

    对于不负责任的父母晚到十几年的关怀,而且还是丢弃掉老爹之后的关怀,沈石咳嗽一声,直接转移了话题。

    “备下了,备下了,是上好的端砚。夫君,夫君,我前天让你准备的笔墨纸砚快拿来。”果然沈母并没有让沈父闲着。

    沈石没有去看自己的父亲。父亲的表情,怎么看怎么那么孤独。

    沈石立即点头道“既然准备妥当了,那就走吧。”

    汴京城内的百姓都知道今日是开院考试的日子,但凡看到书生打扮的人,不少路边的摊贩,还有过路的行人,颇为热情的开口祝贺他们是些士子顺利的考中秀才。

    这也是天子脚下的特色了。正所谓天子脚下,百善之地。

    而百姓们也认为,自己祝贺过的书生如果能够考中秀才的话,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所以这一天起早的不仅仅是书生,还有着大量的想沾书生运气的百姓。

    在大宋的宣传中,书生那可是天上的星君下凡。

    至于是不是真的那就呵呵呵了。

    不过这淳朴的民风真的是很不错,一生红总比路人黑要强。

    当他来到贡院前的时候,这里已经汇聚了不少的童生,不是所有,人数太多,整个汴京城少说也有几千c上万的童生。都聚在一起也没法考,所以这是已经分流过的,汴京城附近的县城同样有这么多人。

    既有年纪轻轻的少年,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甚至他还看到了几个已经双鬓发白的老童生在内。

    这帮子老童生考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不可能再中了。不管是精力,还是注意力都已经到了人生的低谷。之所以还来参加,其实是为了皇帝的加恩。

    每次考举,但凡这么老了,还没考上的,皇帝总是会加恩几个。而这几个名额,才是他们参加的动力所在。

    否则考了一辈子都名落孙山,不要说家人,就是自己,又得是什么样的勇气,什么样的毅力可以坚持。

    而在贡院附近则是小贩云集,贩卖着笔墨纸砚,各种吃食,甚至还有人开盘放赌,压谁能考中秀才,谁的名次更高。

    当然,这与沈石就没关系了。在这儿,他是陌生人。熟人一个也没有。

    倒是附近的书生门互相交朋结友,混个熟脸,也好留下一点情分。万一要是中了,这就是同年了。

    时间过的飞快,差不多已经快到卯时了。

    卯时一刻是贡院开门的时间,到时候所有的考生都要进入贡院,准备院试。

    “啊!沈家大兄。”

    刚刚才说这儿没什么熟人,然后便看到了熟人。

    “是你们?你们这是参加院试来了。”沈石看见了朱孝廉与孟龙潭。二人都提着考试的篮子。但是沈石记得他们不是汴京人士。考试不应该回家乡考吗?

    “大兄,是孝廉出了力,我才可以参加”孟龙潭介绍着。

    孟家由于做生意被人骗了钱,家道中落,弄的孟龙潭也没办法再读书。

    读书人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这个阶层不像其他阶层那样单纯,如农民就是种地,铁匠就是打铁,瓦匠就是盖房,手艺可以直接拿来换钱。而读书人,读完书没人马上给他发工资,还需要转化一下,去具体做点事儿,服务他人,然后自己得利。所以,在古代,号称读书人的人,分布在各行各业,干什么的都有。这其中,有一些典型性行业,一般只属于读书人又有一些行业,读书人占优势,数量居多。儒林外史是一本写读书人的,里面自然要写到他们的职业。梳理一下,大概有如下几种:

    一是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身份转换的必要条件就是读书。读书为做官乃天经地义,治国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