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优越的科举制度(第2/2页)  宋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历代都不曾做到的事情。

    而赵祯之所以这么做,最主要的原是为了加强中央王朝对地方上的控制权。

    皇权不下县,这几乎是历朝历代的通病,地方上的宗族规矩,家法,甚至比国法还要大,即便是大宋的律法经过无数次的改革,地方上祖宗滥用族规,使用私刑依旧屡见不鲜。

    为了避免女人犯法被拿到县衙施以仗刑,宗族的大多数作法依旧是不论罪责大小,一律沉塘,往往是地方知县,官员听闻此事匆匆赶往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最终只能在宗族的阻挠下,看着不断冒泡的猪笼,无力的怒吼…………

    大宋的地方官员乃是最有责任心的官员,他们出生寒门,有着被科举以及儒家文化洗脑的执着,有着被赵祯以教育之名不断灌输的强大价值观。

    赵祯可以骄傲的向历代王朝的帝王宣布,大宋的官员已经被他改造的更为人性,更为执着,更有理想,抱负,甚至愿意身赴国难的一群人。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大宋不断完善的科举制度以及教育制度,唐朝也有科举,但却没有相匹配的,完善的教育制度,这是大宋与前唐最不一样的地方。

    并且大宋的科举有着极大的公平性。

    弥封、誊录,是对科举制度进行的最重要的改革。弥封就是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记录封贴起来,又叫做“糊名”。糊名之法最早出现在唐代,唐初在吏部诠试授官时,所试判文,即用糊名考校之法,知贡赵上交首次在进士考试中采用糊名弥封的办法取士。

    考生姓名弥封后,但考官仍能认识其笔记,下有对策上就会有政策,于是赵祯的老爹在大中祥符八年为了应对下面人的对此,与其斗智斗勇,专设誊录院,殿试卷子一律派专人抄录,然后试官审阅,此后省试、发解试也次第推行誊录制度。

    此外,还进一步加强了科场纪律,实行严格的搜身法规,考察内兵卫罗列,巡行监视。

    真宗时举子入场挟带作弊之风颇盛,举子“重裘而进,便于怀挟”,“挟书为奸”者颇多。于是真宗皇帝力求堵塞各种权门舞弊之徒,自然要严肃考场纪律,到了赵祯这里便更为重视,以最为严厉的终身不得取士来打击夹带之徒。

    这些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

    赵祯用了半天的时间才讲到了大宋制度的完善,图格鲁克便已经听得是酣畅淋漓,大呼过瘾,而赵祯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因为他要改变这个世界。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