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7章 墨者的报复(第2/4页)  三国领主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援军赶到之前,汉中郡和广汉北部地区,负责朱儁部钱粮和兵源补给。可是,广汉北部县城能力有限,朱儁主要指望汉中太守苏固,好与侠士结交,施政能力不敢恭维,让他调集点钱粮支援前方勉强能做到,至于编练新军补充朱儁部战损,实在不是苏固能够胜任的,战事平稳还好,如今战事趋于激烈,朱儁部队越打越少,承受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这时候,朱儁意外地收到一个好消息。

    朝廷任命的益州牧刘焉,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汉中郡。

    益州牧以汉中治所南郑为州治所,正式挂牌,走马上任。

    刘焉登场方式,与历史记载的迥然不同。

    历史上,马相自绵竹起事,连破益州c犍为和巴郡,控制了益州大部,随后被益州从事贾龙所破。当时刘焉已经被朝廷任命为益州牧,准备赴任,因道路不通滞留荆州境内。贾龙破马相后,迎刘焉进入益州,治所就定在绵竹,安抚收容逃跑反叛之人,实行宽厚恩惠政策,逐渐将益州纳入治下。

    游戏中却不同。

    益南叛乱荡起的涟漪,让一些主线情节变得不同。

    马相确实起兵了,但他未能打下巴郡,益南叛军大举北上,将益州局势搅得大乱,益州从事贾龙未能如历史上那样,完成击杀马相叛军的壮举。贾龙没机会冒头,马相叛军势大,更没有派人迎刘焉进入益州的机会。

    受影响的不只是马相c刘焉和贾龙,赵部也不例外。

    原本应该被马相攻杀的赵部,被困在牂柯郡数年,回来后还是条好汉,组织巴郡军队抵御叛军进攻,成为益州朝廷阵营的中流砥柱

    纷乱的益州,存在无限可能。

    刘焉突然出现在汉中郡,就是最好的例子。

    新晋州牧上任后,很快把无能的苏固从汉中太守位置上撸了下来。

    苏固不服,却无可奈何。

    州牧不同于刺史,对治下郡国有控制权,刘焉以州牧身份免掉他官职,苏固再不满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刘焉不是普通人,他是汉室宗亲,是皇族中公认有德行的君子(其老师祝公去世,刘焉辞官服丧,弟子无此义务),论出身c论名声,都不是苏固能撼动的,何况苏固自己也知道,前段时间后勤工作做得不到位,朱儁对他也很不满,除非苏固造反,否则只能接受。

    强势拿掉苏固后,刘焉迅速展现出温和的一面。

    叛军势大,有些地方官员和部队逃跑,或者被迫站在叛军那边。刘焉上任后,发公文表示不追究过往种种,安抚收容叛逃官兵。与此同时,刘焉将汉中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拿出自己的资产,资助编练新军,全力支援前线,给予了朱儁极大支持,让朱儁不再需要担心补给和后援的问题。

    刘焉后勤保障得力,朱儁又是久经战阵的名将,叛军难占到便宜。

    绵竹战事趋于平稳。

    巴郡战区,反而打得更厉害。

    进攻巴郡的叛军部队,全部来自益州南部的夷民叛军,虽说也有山头,却远远没有马相和南部叛军那样互不信任。另一方面,夷民叛军好勇斗狠,打仗没那么多弯弯绕,最精的黄义因为主力部队攻打逐鹿领时损失严重,还留在朱提境内编练新军,地区阵营任务开始后一直没有参战。

    朝廷派出第二批援军,进攻巴郡的叛军决定做点什么。

    绵竹战场没有采用的分兵转进战术,在蜀郡战场上演。

    叛军在正面战场对巴郡守军发起大举进攻,趁巴郡守军无暇它顾,数千叛军绕过防线,直扑处于后方平都县城(ps:真实地名会和谐,垫江“线”府就是这样来的挑个现在不复存在的古代地名,具体位置勿较真)。

    平都县城处于后方,绝大部分兵力被赵部抽调到前线,叛军攻过来时,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