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2章 送信(第2/4页)  三国领主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浑水摸鱼。问题是,赵部当初有公然声称讨伐董卓,并且被关东诸侯阵营所接受,虽然他从来没有到过前线,可“关东诸侯”的名头算是坐实了,刘焉再怎么想拿下赵部,也得考虑下关东诸侯阵营的反应。

    最近关东诸侯联手压制黑山军,迫使黑山军退去,气势正盛。

    刘焉非常不愿意这个时候与关东交恶,尤其是与袁绍交恶,袁绍刚刚自行任命了青州刺史,彰显威权。而且,袁绍前段时间派出联合调查团,摆明撑赵部,益州府若以军事手段让赵部下台,难免被关东诸侯落下口实。

    刘焉希望以相对平和的手段,迫使赵部就范。

    所谓述职,不过是想把赵部从巴郡调开。

    赵部一旦离开巴郡,离开部队,刘焉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打落凡尘。

    赵部也是官场老油条,早就看穿了刘焉心思,拖着不肯到州治所述职,他可不会傻到在这个时候离开自己的地盘。积极调动部队,在边境地区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就是逮着刘焉不愿动武的软肋大做文章。

    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刘焉会彻底失去耐心。

    如果益州府决心以武力解决巴郡问题,赵部绝对不可能挡得住。

    暂时的平静背后,危机四伏。

    就象一座火山,表面平静,内部却是不断积累的压力,随时可能喷发。

    鱼不智问道:“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尽管开口。”

    “有。”赵部面容沉重,正色道:“帮忙催请袁本初介入调解,要快。”

    “好,我马上去。”鱼不智点头道。

    赵部是官场老油条,现在最有可能帮到他的,就是关东盟主袁绍。

    太守与州牧掰手腕,不是说绝对没有机会自保,但那也得看是谁跟谁。比如北平的公孙瓒,也是太守之身,但公孙瓒手上掌握的武力,丝毫不比幽州牧刘虞差,这也是公孙瓒敢于在对待异族问题上唱反调的重要原因。

    公孙瓒是河北著名军事强人,行事刚勇果决刘虞是比较纯粹的文官,性情相当温和,这才成就了公孙瓒的威名。不过,正常情况下,公孙瓒和刘虞这样的例子非常罕见。

    赵部没有公孙瓒刚猛,刘焉也不象刘虞那样温和。

    正因如此,赵部在刘焉的压制之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刘焉是益州牧,他要修理赵部,谁都不能讲他不对。请袁绍出面调解,是因为赵部名义上是关东诸侯一员,袁绍或可以关东盟主的身份关注此事。但袁绍是否愿意再趟这浑水,现在谁都不敢保证,赵部请鱼不智出面催请,就是寄希望于鱼不智和袁绍的“友情”能够起到作用。但赵部自己也明白,即使袁绍肯说话,可刘焉未必肯卖袁绍这个面子,到那时候,恐怕天王老子都救不了他。

    事到如今,他已别无选择。

    鱼不智对赵部的事情相当上心,离开江州太守府后,径直回了逐鹿领,打算立刻去渤海郡找袁绍。一路上,鱼不智都在推敲说服袁绍介入的措辞。

    只要能保住赵部,逐鹿领便稳如泰山。

    平心而论,鱼不智认为袁绍答应介入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赵部早就表达过想抱袁绍大腿的意思,袁绍接受了赵部的归附,否则也不会派人插手越境事件调查。按照官场约定俗成的规矩,赵部没有犯下大错,袁绍就不能在他有难的时候弃之不顾,否则谁还敢投到他门下?

    其次,袁绍不久前任命青州刺史,群雄无抗声,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更有底气介入赵部和刘焉之间的纠葛。

    第三,渤海郡和巴郡相隔数千里,袁绍只可能通过外交斡旋居中调停,顶多动动嘴皮子。调停成功,赵部对他更加感激即使失败了,袁绍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