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上古编年史(第2/3页)  三界圣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片天地也正如盘古所说,灵气稀薄,不适合修炼仙法。好在盘古也指出了另一条路,探索“魔功”。

    然而,这条路祭族走的并不顺利。魔功比起仙法要危险的多,祭族想要创造出修炼地魂的法门,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少祭族都在心中种下了“心魔”,化身成了没有意识,只有一股执念的“魔”。

    如果天魂代表理性,那么地魂就代表着感性。修炼天魂,生灵会更加“清醒”,做事理智,而修炼地魂则相反,生灵会凭着自身情感行事,极其容易走向极端。

    燧皇的儿女,伏羲与女娲。九幽国上古神话中记载着,他们是兄妹亦是夫妻,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女娲燃烧天魂后,命魂也受到影响,她的生命已经快要枯竭。伏羲心急如焚,整日研究仙魔之道,仙法已经救不了女娲,只有魔功让他还抱有希望。

    盘古隐约提到,天魂地魂相生相克,只有两者达到平衡才能生生不息,生命不止。

    女娲从昏迷中醒过来后,伏羲就整日与她探索修炼地魂之法。可惜,女娲时日不长,他们刚研究出一些成果来,女娲的生命力就已耗尽。

    女娲再次使用祭族的献祭之法(飞升之法),将肉身化作了一块七彩石头。这块石头也正是后世九幽国人所说的“女娲石”,只不过九幽国人一直以为女娲是以石头补住了天上的窟窿,他们便称“女娲石”为“补天石”,却不知女娲是死后化作了石头。

    伏羲将女娲石安置在了家中,他们居住在一座山上,而这座山正是洛山!

    祭族人死后,肉身与天魂可以化作凡物,而地魂却会被封印在凡物中。后世的人们常常“睹物思人”,实则也是因为一些旧物中包含着主人的一丝情感,若他人以思念之情注入旧物,仿佛也能感受到对方的情感。

    伏羲终日守着女娲石,他创造出七弦古琴,以音乐诉说自己对女娲的思念。在每日的演奏中,他隐隐摸索到一丝修炼地魂的方法。

    他用音乐寄托自己的情感,竟也发现自己的地魂逐渐强大起来。他终于认识到,地魂的修炼之法比他想象中更要玄妙。

    燧皇的生命走到尽头,伏羲接任了族长之位。盘古留下遗愿让族人不要飞升天界,留在原界。但这片天地里灵气稀薄,祭族寿命大大缩短,也无人研究出一套完善的修炼地魂之法。如此下去,祭族依然会走向灭亡。

    伏羲下令,允许祭族与土著生灵结合,繁衍后代。他发现祭族在这里难以修炼仙法,一直以来,祭族以灵力(源力)为生,如今这里的环境对他们来说算得上是恶劣,而当地的土著却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为了让祭族血脉更大壮大,他允许族人与外族结合,但那外族绝不能是青盟军人。

    伏羲也将天算文明带给了当地土著,他发现这些土著虽然肉身脆弱,但是领悟力极高,他们很快就能理解修仙之法,只是因为肉身限制,修炼起来也很缓慢。

    但是,当这些土著得知,除了仙法外还有魔功,他们便又开始探索起魔功,一时竟也有些进展。

    土著修炼仙法难,因为天地灵气稀薄,自身天赋也差,但他们探索起魔功来却别有建树。时而就会出现一两个练魔功“走火入魔”的土著,但这些走火入魔之人都是异常强大。

    伏羲又辞去了族长之职,他想专心研究修炼地魂之术,他将族长之位传给了神农。

    神农是当之无愧的族长,他一心想着追捕青盟军,想要除去隐患。他也继承着盘古的神通,拥有天通眼。

    他发现踏虚境的青木族可以将自身化作平凡的树木,隐藏在山林之中。这些青木族人想要制作星空树种,再次打开星门,让远征军进入地球,但这一切都逃不过神农的天通眼。

    神农本就是踏虚小成,安身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