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资料,不用看(第2/12页)  盗墓之长生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播迁山东曹州,为唐开国元勋,封英国公,妣薛氏,生二子,另讳敬业,次讳敬猷,享寿九十三岁,葬于长安太白山麓,建有徐懋功祠。

    徐氏大宗谱对徐氏源流记述详尽:“徐氏,子爵,赢姓,皋陶之后也。皋陶生伯益,伯益传禹有功,封其子若木徐,在徐城县三十里,泗州临淮有徐城(今安徽泗县北),自若木至偃王诞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周又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禹(羽)鲁召公30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又其族出于嬴氏十四姓之一也。”

    江苏省赣榆县徐福像及身后的徐福庙

    徐福祠

    徐氏太宗谱记述的徐国兴旺的历程,与卫挺生日本神武开国新考相吻合(前已述及)。据徐悦堂先生考证,徐氏总堂号之所以“东海堂”或东海郡。因为徐氏“来自东海,去之东海”。所谓“来自东海”,指天下(海内外)徐氏皆发源于东海之地,故曰“泽衍东海”(即今江苏东海、赣榆地方),所谓“去之东海”,意指徐诞失国后蹈浮舟沿泗水由黄河口(今江苏阜宁今称旧黄河口)出海东渡,至舟山群岛(古称翁州)隐居,自此徐国臣氏,每日思念徐王诞,故徐氏以东海为“堂号”。

    罗其湘教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江西临川、南丰、南城、九江等地草坪徐氏宗谱、邱园徐氏家谱、溪徐氏宗谱和徐家垅徐氏家谱等进行考证,认为草坪徐氏宗谱中,有两处有关徐福家世的记载尚属大陆首次发现。一是徐氏历代源流中记有“受姓祖,讳巿。因始皇游海上,上书。娶卞氏”;二是明初洪武戊辰年(1389年)魏敏洪撰写的徐氏历代宗谱序中,记有“自巿公受姓下传”

    江西各地徐氏宗谱对徐氏脉络亦有清晰的记载,“徐氏出于颛顼之后,嬴姓。唐虞时为伯益,其后封于徐。子孙遂居东海郡,因以徐为氏焉。(草坪徐氏历代宗谱序)

    “粤稽徐氏,始由颛顼,历五世至伯益。舜赐伯益赢姓。秦与赵皆其苗裔也。迨伯益生若木,夏封为徐候,其地即禹贡之徐州,子孙居此,遂以徐为姓焉”(南丰邱园徐氏续修家谱序)。

    罗氏考证了各种版本的“徐氏家族”之记载与卫挺生先生之考证对比分析,认为有诸多相吻合的共同之处:“一是徐氏出于颛顼之后;二是受赐赢姓;三是夏封于徐;四是子孙散居于‘东海郡’、‘禹贡徐州之城’或‘江、淮、泗、济’之间。”

    中国谱牒记载徐福之事较早者,还有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谱官王僧儒(公元465—522年)撰百家谱。文曰:“议,字彦福,亦名巿。秦始皇使蓬莱,居东海。”王僧儒“东海郯人也”。郯在今山东郯城县北,是赣榆县近邻,东距徐福故里徐福村仅50多公里。(罗其湘江西草坪徐氏宗谱初考)

    卫挺生教授徐福入日本建国考,编入了根据清徐时栋徐偃王志、六朝唐宋以来的谱牒编制的徐王诞以前世系表和徐王诞至徐福世系表。

    日本

    日本官撰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神皇正统记等正史,对徐福家世未予记载。山梨县富士吉田市宫下义孝先生家藏宫下富士古文书(又名徐福古问场)却对徐福家世记之颇详。

    2003年10月,笔者有幸于富士吉田市造访宫下义孝先生(74岁),并一览宫下族珍宝——宫下富士古文书。宫下义孝先生介绍:“传说宫下富士古文书是800年前完成的。原来的文章没有了,现存的为宫下祖先重写的。”该书20余万字,全以汉字用毛笔书写在宣纸上。因为在日本是孤本,宫下家族视为珍宝,精心保管,秘不示人。笔者因是来自徐福故里的中国徐福会副会长,又是宫下会长的朋友,才得以一饱眼福。因没有时间细看(翻阅时要十分小心,不然书页会破碎),只拍摄了部分照片,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宫下义孝先生说,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