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50章:轻取榆关巧用兵、高歌前行、燕山喜峰(第2/2页)  南宋第一卧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驻守。

    要说这榆关是咽喉要道,位置极为很重要,但沈墨却仅仅留下了这么点人。这却并非是沈墨轻敌,而是榆关这里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

    首先它正好处在辽西走廊的咽喉要道,而且在它北面还是大辽国的国土,是处于燕云十六州最东面的一处地点。

    所以蒙军要是从北面反扑过来,一定会就近攻打西边的独石关和古北口。而余九郎只需要对付那些从南边跑过来,试图闯关而出的蒙古兵就行。

    更何况榆关贴近海边,统帅只要留下两条战舰,就可以凭借战舰上的大口径火炮,帮榆关守军轰击两岸上的蒙古兵。

    在这之后沈墨依旧不放心,他把余九郎叫过来,仔细向他嘱咐了一番防守榆关的细节。

    沈墨让他在附近征集民夫,在关墙前方挖掘壕沟,埋设地雷,布设铁丝。

    这通州军守城的致命三连招全都用上之后,这时的榆关在余九郎和两千士兵的镇守下,已经是固若金汤!

    之后的沈墨毫不犹豫的带队出发,因为现在对他而言,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

    ……

    当沈墨出发之际,通州军尽显他们建军时,就极度强调机动性的特色。

    他带领的一万淮扬军团,所有的人员装备全都由马匹驼负,行动速度快得惊人。

    到这时,沈墨提前布线在耽罗岛的养马场,终于还是在六年之后爆发出了强劲的繁衍速度。

    一般马匹在一周岁半以后就能繁育后代,而它们适用于战场上的年龄,则是在两岁半到八岁之间。

    所以在几代的繁衍之后,耽罗岛上各类优良品种的战马,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这颗沈墨在数年前埋下的种子,如今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沈墨在耽罗岛上,令人搜罗了河曲马的优良品种,然后再用它和花费重金采购来的顿河马、卡巴金马等欧洲北方马种混血杂交。

    之后培育出来的挽马,体型和力量很类似后世的铁岭挽马。马儿的肩高达到了155厘米,在体量上拥有很大的优势。

    而且这种挽马吃苦耐劳,力道极大。它可以拖拽480公斤的重量,达到他体重的百分之八十,负重能力更几乎是蒙古马的一倍。

    这样的挽马几乎每一匹拿到大宋去,都是鹤立鸡群的宝马。可如今却被沈墨用于牵引马车和驼负装备。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它们也可以被战士骑乘,因为这种马匹温顺而聪明。

    就仅从驮马这一件事上,沈墨就花了这么大的精力。由此可见现在这支淮扬军团,已经被他武装到了什么程度!

    沈墨率军扑向喜峰口之际,这把被沈墨磨砺了数年的神兵利刃,终于露出了耀眼的光芒!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