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1章 才俊出头(第1/3页)  村色迷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看着被我夸奖得意气风发的陈贝贝,急切地问她:“那你说说,咱们镇基础设施的薄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还用说吗?不说你也知道,还不是就主要是电、路二个方面!”

    陈贝贝将胸衣提了提,刚说话的时候,这胸衣勒得奶子疼:“这一点,我相信每个万峰人都有深切感受,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想的。咱们开车的时候,感受很明显,从县城到万峰的公路,沆沆洼洼,路上的水坑半米深,开车如筛米似的!”

    “就拿前一段时间那运苗子的车侧翻来说吧,就是路不好,我们侧翻的那个加长车,光是装车卸车,就多花了二万块,让我们经营的成本显著提升;至于电嘛 ,我都不说了,咱们河峪村的电,像风烛残年的老奶奶一样,碰上下雨下雪刮风,马上就要断气。”

    “你说这样的条件,让人家怎么来立项目,来投资?我不是打击你们,你们镇里现在成立产业办,这没有用!咯咯……就是成立十个产业办,基础各件不好,也于事无补!”

    除了谈情说爱和与我家人相处时陈贝贝笨拙一点、花痴一点,情商不够一点,她在说工作的时候,倒思维敏捷,说得头头是道!而且打击起人来,真是不给面子。

    “可以这么说,电和路这两样硬件,就像目前万峰镇的二个轮子,现在万峰镇虽然也在发展,但是现在就好比骑着自行车在发展,只有这二样硬件跟上来,就等于添了二个轮!那就是开着汽车发展了!开上汽车,才能跑得快!发展得快!这道理谁都懂!”

    “你继续说!说得好!……我听着。”

    “我并不是想打击你们,现在镇里成立产业办,倒也是好事。但现实很残酷。如果只知道自已的长处,而忽略存在的不足,不重视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是不行的!”陈贝贝看着有点丧气的我,然后说:“要我说,你们在抓项目的时候,首先要抽出人抓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万峰镇首先立下的发展项目,我觉得应当是清万公路的扩建工程、以及电力升级项目。”

    在看地方发展的问题方面,陈贝贝确实还算行家里手。她在国外见识颇多,又出生于最擅做经营买卖的浙江温州。那边人精明,有头脑,有中国的吉普赛人之称。

    “常海,我觉得,万峰镇的基础条件除了这两点,其余的条件倒不差,要山有山,山秀丽;要水有水,水清幽!就拿我们现在已经发展的苗木产业来说,我们也可以在这里延伸产业链,孵化别的项目,包括我们的旅游项目虽然已经规划了,但为什么我迟迟没有修那些民宿的楼呢,就是因为没有好路,没有稳定的电力保障,就没有游客来!如果你们产业办将这个项目立上,人家在考察一番后,还是没有人投资!”

    听着陈贝贝的话,我坐在椅子上,良久没有说话。她说话的话,倒直指发展症结所在。这也确实是拦着万峰发展的“拦路虎!”

    与陈贝贝一番长聊,我还真是按照她的思维,写下了万江海交代的工作交流的报告。第二天早上,在镇政府侧楼,焕然一新的产业办公议室里,我基本是按照陈贝贝的思路,将我撰写的报告在会上与万江海、郭金鹏等产业办的七人进行了分享。

    我的观点,不仅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让万江海的心情相当沉重。他作为一个外乡干部,每周六都要回城,而从万峰镇到清峰县城的路,真是让他深恶痛绝。因为有拉重货的车过,好好的路面和路基很多压坏了,而且弯道多,行车比较危险。最重要的,这里还要经过另一个乡镇的地盘,如果修路,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然,最主要的是镇里根本就没有钱来修路。万江海在听我的报告后,深思了一会儿,然后总结道:“常海这事儿提得倒好,但是,咱们镇里的现实情况也要晓得。一把米能熬一锅粥,却煮不出半锅饭。镇里也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