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那司马懿。
伊籍当天便出往,往邺城以西,穿越太行山,经由上党郡,前往了晋阳。
司马懿奉命镇守并州,自他出镇并州以来,他花了一年的时间,精心布局,基本已将并州诸处要害,换作了是他司马氏的心腹。
因并州地势险要,且并非汉国富庶权心区域,故而楚军对并州的进攻,一直都不猛烈,只有张辽的一支偏师,对并州佯攻,以牵制司马懿的兵力。
故此,司马懿坐镇晋阳后,在军事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大力扩散新军,经过一年的时间,将并州军团的数量,扩增至了三万左右。
而当年颜良灭南匈奴五部,尚有不少零星的部众,并未聚集于汾阳一带,司马懿至晋阳后,便以为部族报仇为名,收拢了许多匈奴骑兵。
经过一年的经营,司马懿的这支并州军团,已颇具规模。
邺城失陷未久,司马懿便接到了刘备从巨鹿发来的圣旨,命他分并州之军,往巨鹿增防。
司马懿收到刘备的圣旨后,却如张飞一样,以各种的借口,据不发兵。
而刘备的圣旨刚到不久,伊籍就带着颜良招降的“诚意”,抵达了并州州治所在的晋阳城。
司马懿并没有回拒伊籍,而是宾客之礼,接见了伊籍。
伊籍遂将颜良的招降文书,转交给了司马懿,并不吝惜言辞,口若悬河的对司马懿进行了一番说降。
司马懿并没有当场拒绝伊籍,但也没有答应,而是将伊籍送入馆舍,吩咐厚待。
随后,司马懿便将自己的兄长司马朗叫来,共同商议这伊籍招降之事。
“仲达啊,你没有当场拒绝那伊籍,莫非是动了归降颜良之心?”司马朗疑道。
司马懿却只淡淡一笑:“只要我们司马家的利益能得到保障,效忠于谁,其实都不重要。”
司马朗沉默了下来,似乎为司马懿的冷静和“趋利性”,感到有些震惊。
沉思了半晌,司马朗叹道:“而今邺城已失。刘氏形势窘迫,似乎已难挽回败局,既是如此,咱们司马懿确实没必要陪着刘氏殉葬。”
见得兄长能够想通,司马懿面露一丝微笑,表示了欣慰。
“可是,既是汉国覆灭,大楚一统天下已成定局,仲达你何不干脆当场就答应了那伊籍。以并州归降于大楚,也算立了一件献降大功,将来我们司马家在楚国中,也会有立足之地。”
听得司马朗之言,司马懿眉头微微一凝:“兄长啊。凭你我这一代司马氏的才华,再加上咱们的献降之功,于楚国中立足,自然不成问题,但兄长想想,若是下一代,再下一代呢?
司马朗就愣住了。却未想到自家弟弟想的那么深远,一时不知司马懿什么意思。
“咱们司马家在汉国中,凭着咱们世家豪门的身份,依九品官人制。可世世代代,永世为官。”
“可楚国呢,楚国的科举之制,却是唯才是用。倘若咱们司马懿,某一代中资质平庸。人才凋零,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司马家岂非就此被逐出官场,司马家的利益,又将拿什么来保护?”
司马懿的一番话,把司马朗是问得心惊胆战,此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弟弟,到底在担心什么。
其实,司马家与颜良,并无任何恩怨,司马家真正的敌人,乃是颜良实施的那套科举选官制。
或者说,这套制度,不仅仅是司马家的敌人,更是世族豪强们的敌人。
司马家乃河北世族的代表,当然不仅仅要为司马家,同时也要为世族的利益设想。
“仲达言之有理,楚国一日不废科举制,对咱们司马家就是一日的威胁,降与不降,确实该当慎重考虑。”想通了的司马朗,自然是赞同弟弟的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