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拜祭敖包山(第1/3页)  飘动的导游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蒙古族传统的宗教信仰中,长生天是至高无尚的神灵,主载万物。在广袤草原的至高点,被认为是最接近长生天的地方,也是最圣洁的所在。游牧民族就地取材,将在草原上随处可得的石块,有序排列堆砌在草原高高的山丘,游客们围行在陆川周围,兴致勃勃地听着,那些小孩子们更是跟得紧密,小悦阳干脆甩开了父母,一路跟随着陆川,入神地听着每一段故事,小小的心灵仿佛被带回到遥远的过去,听一段,问一问,再听一段再问一问。

    白丽丽,走在陆川的后方不远处,也听着陆川的讲解,这些故事她在以前的跟团中,很多都没有听到过,她越来越觉得,陆川并不只是一个带团的导游,她感觉到,陆川似乎更加热爱草原,热爱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更加乐于传播这样的文化,不由得在内心中又对陆川多了一份欣赏。

    所有人都登上了敖包山,陆川组织人们依次站到了正南方向,指着面前的祭坛,告诉人们,祭坛所在之处,必然就是正南方向的指引。祭拜敖包山就要从正南方向开始,首先每一人上都要从地上捡一块石头,或大或小,然后站在敖包的正南方向,双手合实,内心虔诚地送上自己的祝福的心愿,然后慢慢地绕着敖包顺时针转三圈,再逆时针转三圈,最后回到,将手中的石块高高地抛向敖包的顶端,让石块自然地落在敖包之上,再双手合实默默祈祷,最后还要连击三次手掌,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当陆川介绍完毕后,人们四下分散开去寻找心宜的石块,陆川也在找。对于陆川来说,每一次祭拜敖包都是发自内心的放在心的真诚,而不单单是为了给客人作秀。他同时找到两块光滑的石头,起身来到白丽丽面前,将其中一块递给了她。

    “给你,我帮你选了一块,这块挺好看的,算是我送你的一个祝福吧!”

    “谢谢你,陆川,你每次拜敖包时,都信它么?”

    “我信,人都是需要一种信仰,以前,我对这了解不多,也没什么感觉,可是随着带团久了,经常讲,经常学,慢慢的,就喜欢上了,虽然它谈不上是我的信仰,但我很尊敬它,每当站到它的面前,我总感觉内心一下平静了,带在身上的浮躁也随着消失了。我拜它,不一定对它有所求,有时只是一种没有任何愿望的祈祷。”

    “你觉得它灵么?”

    “其实灵与不灵,还是人的私心、私欲决定的。就像人们拜佛求神,真正的虔诚应是无欲无求的,一切顺应天理,万法自然,得之我兴,不得我命,求之不来,挥之不去,福也好,祸也罢,虽说不一定都要算在命中注定,却总脱离不开自己一生中的德行造化。一个人如果真的一心向善,广结善缘,广积功德,就算不求神明保佑,也会自然福至幸来。相反的,一个人如果贪念无休,物欲无穷,放纵私欲,作恶造孽,一生之中生恶欲,行恶事,造下祸根,就算拜尽天下所有佛道仙家,也总难逃因果报应的轮回。做了坏事求神灵保佑,其实是件自欺其人的可笑之事,神之所以为神,自么可能轻浮到因为恶人、小人一两句祈求保佑的话,一两柱祈求保佑的高香就能擅自免除他的罪行,为他消灾避祸呢?神是神,不是人。而人如果总是行善积德,自会有善果相报,那也不用专门求神明保佑,因为他行了大道,积了大德。拜神这前先问其灵与不灵,本身就是不真诚,是对所拜之神不相信,也就是对自己不相信,每个人的神在自己的心中,而并非是身外的泥塑土像。如果灵就拜不灵就不拜,那神在我们心目当中就成了什么,岂不是成了一种帮助我们实行自我私欲的工具?一种为我服务的道具了么?你可以把自己心愿告诉给神,但却不能仅仅依赖神去帮你实现,而自己只是坐享其成,你需要自己去身体力行,去做好事,做善事,做积极的事,做正确的事,做有大德性的事,才能积下功德,有了功德,神才会在关键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