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军人不得干政(第1/2页)  汉第三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由于鲁国、陈国为了鼓励百姓耕种,以及提高国内的经济水平,先后效仿楚国,在其国推行了编户民授田、大力发展商业等政策,引发了种种乱象,此乃。

    去年秋季鲁国东部发生了水灾,陈国北部发生了旱灾,而今年春季两国的边境交汇地区更是爆发了疫情!

    天灾必然会引起局部地区的骚乱,此乃天灾。

    水灾与旱灾,消耗了两国存储的大量粮食,今年春季的疫情,更是弄得其国人心不安,那些未染病还有行动能力的普通百姓纷纷越境逃向楚国。

    纵然两国打算阻拦,但也是有心无力。

    其实,去年鲁国发生水灾时,楚国境内也有暴雨,可是刘曜推行的修水渠挖蓄水池,疏通河道的政策,让雨水得到了及时的疏导,未曾演变成灾。

    而当陈国发生旱灾的时候,楚国境内同样也有地方异常干旱,然而得益于蓄水池的普及和各地河流之间先后被贯通,即便没有雨水,但还有蓄水池的水和从其他地方引来的河水可以供使用。

    这一切,只是表现的不那么明显罢了,甚至在受益的人看来,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当然。

    毕竟蓄水池是官府组织他们挖的,疏通河道,贯通河道也是官方组织他们做的。

    天灾皆找上了鲁国、陈国,而楚国却看似一切正常,不由得让人觉得这是天意。

    就天下目前这样的形势来看,刘曜胜出的概率非常大。

    楚王国的文臣武将也坚信刘曜一定会胜出,刘曜本人也如此认为。

    所以,他在会上要求众人加强对西域的刺探,并在会议结束后下密令给玄武、白虎等情报组织对西域进行渗透。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有通政使前来禀告刘曜,说是鲁、陈两国皆派了使者前来,目前政事堂已将两国使者妥善安置在了迎宾馆。

    另外,通政使还呈上了两封信,分别出自鲁王刘虞、陈王刘宠之手。

    刘曜拆开那两封信函,发现两位诸侯王皆向他表达了求救的意思。

    信函是密封的,显然政事堂的大佬们都不曾拆封,也就不知道两国求救的事。

    此事事关重大,刘曜不能一拍脑袋就做出决定,他必须召集群臣商议。

    “传寡人口谕,让政事堂诸位台相、尚书、侍郎在半个时辰内到皇极殿等候,寡人要召开临时朝会!”

    长安宫城的翻新与整修,已经在两个月前顺利竣工。

    宫城之中新修建的皇极殿,乃是召开大朝会、大朝议的地方。

    若非有钢筋与水泥这两样超越时代的先进建筑材料,对旧有城墙与宫室的拆除及改造,也不可能这么快完成。

    五色令人目盲!

    刘曜穿越之前,是农民的儿子,他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所以骨子里有节俭的习惯,更讨厌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也正因如此,新的宫城相比之过去的旧宫城,仅面积上就缩小了三分之一。

    再加上有许多建筑物被淘汰,如旧有的阁楼,以及许多转移到皇城之中的建筑物,如中央官署、武库等之前宫城与皇城并无明显界线之时,放在未央宫之中的建筑物。

    当然,若是把新宫城与新皇城的总面积加在一起,肯定比旧的皇宫要大一倍还多。

    刘曜如此设计,是希望逐步把皇家宫廷与国家朝廷之间划清界限。

    假如能将内廷与外廷在职权上彻底切割开,并加以宪章法律保障,纵然后宫出现强权之主,或得宠的女内侍,也将难以掀起大的浪花。

    毕竟,外廷握在手中的权力乃是宪章所赐予,宪章又是昊天上帝甄选的天命圣君联合天命候选人所制定,具有无上的权威性。

    何况到手的权力,没有人会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