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第2/3页)  皇宋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苗远起床之后,昨天选定的晒谷场,陆陆续续集中的不少人,一部分还不是被选入到蒸馍的人员之中的,他们的心中都是包含着希望,这是赚钱的机会,也是改变他们生活的机会。

    面发的好不好,是关键,苗起看到有人来了之后,找了几个最熟悉蒸馍的妇人,负责检查面,都是村子里面的发面的一把好手,这一次发面的过程,耗费的时间较多,在赵信的提点之下的,用热水壶来保温,差不多四五十度的温度,促进了面的发酵,现在,都是比较出色的程度的。

    一个个的检查完毕,就是和面和做馒头的过程了,一个人平均才50个,对于熟练工来说,这不算什么问题,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所有的蒸锅都上笼了,热水被木柴加热,烟气升腾。

    如此热闹的场景,在苗家庄,还是第一次,

    赵信其实也来了,他只是远远的看着,没有走到近前。

    说实话,他没有多震撼,后世的人口更多,一些以人为主的记录,在国外是异常艰难创下的,中国人只要想,随便找一些组织者,就能够分分钟破掉,万人舞蹈,万人太极拳,甚至大型歌舞表演,苗家庄这才多少人,还不是那么的整齐。

    赵信更加注意的,其实是这些民众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苗家庄的主要的燃料还是木材,一部分是捡到的一些枯枝落叶,另外一部分,则是开发出来的木柴。

    使用木柴烧火,是从最早到火诞生的时候,就开始利用了,到处都是树木,木柴是最容易得到,这样浪费太多了,木材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长弓的出现,注定会让长箭的数量激增,不同于箭头和尾翼,箭杆的位置是最没有技术含量,大部分木材都可以使用,这样算下来,木头还是应用到最适合的地方好了。

    中国是产煤大国,煤炭利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青铜器,甚至更早的时代,甚至保州附近就有煤矿,把蜂窝煤弄出来,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燃料,节约,热量高,制造起来也不麻烦。

    赵信想到这里,忍不住自嘲的摇摇头,想这么多干什么,穿越者的见识之中,可以被做出来的很多的,馒头是这样,肥皂也是这样,蜂窝煤同样是,不用蜂窝煤,在燃料问题上,块煤更好,在大规模的生产馒头的前提下,只要蒸箱够大,块煤更方便。

    接近一个小时的蒸馍过程,是较为漫长的等待,可是包括蒸馍的,还有过来看热闹的村民,上千人都聚集在晒谷场上,他们不是说没有交流,小声的说这话,可是精力的重点,都集中在蒸锅上面,这是寄托了未来希望的蒸锅。

    说实话,哪怕每天150贯,平均到每一个村民身上,也不会超过50文,可这是活钱,源源不断的活钱,庄户人家不同于出外干活的,吃自己的,住自己的,耗费很少,几百文的活钱,就能够干很多的事情,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衣服家用,一年到头,可能就是紧着这么多钱了。

    现在,足不出户,只要付出劳力,可能每天都能够赚十几文,甚至是二三十文,这对于城市打工或者是在运河上面搬运的,不算很多,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一点都不少,当然是干的热火朝天。

    漫长的等待之中,一锅锅的馒头新鲜出笼了,苗起带着几个婆子,一锅锅的检查,主要是品质,昨天只是一两千个,今天却是3万个以上,万一品质没有控制好,砸锅了,那就麻烦大了。

    每一锅随机的挑选一两个,进行品尝,一两千个馒头而已,现场差不多近千人,就当是享口福了。

    结果让人满意,今天馒头的质量,似乎比昨天晚上更好,似乎更甜,也更柔和了,馒头也更大了。

    这是当然的事情,昨天使用的,只是发泡液,赵信只是估摸的浓度,今天,使用的是纯碱粉末,精确了用量,每一斤的使用量比昨天稍稍的多了一点,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