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2/3页)  皇宋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单,他是大宋的守财奴,为了大宋的财政,殚精竭虑。

    现在,有了铁料节约的钱,再加上这么万贯,可以说,整个北宋的财务状况会出现的明显的改观。

    可是,仁宗不由得想到了之前的拍卖会,如果他真的是坐拥四海的皇帝的话,那个拍卖会,是不是就可以轻易的得到那一件珍宝。

    ,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本能,仁宗之前,是因为责任和位置,可是现在,有一个这么能赚钱的儿子,他虽然不知道,赵信能够赚多少,可是生意这么大,总不会比他少吧。

    叶清臣没有当场得到他想要的,他也明白仁宗的想法。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会一次性的得到这些钱,仁宗也是穷了这么长时间了,之前是完全没有。

    现在,北宋的财务状况,已经向好转换,只要是把铁料节约的这些钱,给扣除出来,接近千万的收益,足以抹平整个赤字,甚至稍微几年,积累一部分,可以开启大型的工程。

    可是,多了万贯,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毕竟节约的这些,要以年度,甚至是几个年度为单位,才能够节约下来,中间增加的支出,甚至是因为节约而产生的变化,这些都会让最终的笑过打点折扣。

    现在,对于三司来说,支出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

    之所以叶清臣这么的爽快,就是因为,这些钱都是有定例的,现在支出了,等于将来没有支出,实际上,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这样的支出已经逐步的减少,叶清臣也能够抽调出一不等的资金。

    只不过,这个速度太慢了,万贯,如果一次性到位的话,他可以开启黄河治理这个大工程,甚至可以完善开启。

    叶清臣早就想要开启黄河工程,这个北宋最重要的河流,只有中段的一段,在北宋的境内,却是最重要的,经过城市最多。

    北宋四京,汴梁不说了,直接在黄河旁边,北宋成立之后,汴梁被淹的不计其数,在历史上的皇朝之中,首都被淹的,也就北宋这么一个特例,还是隔几年一次。

    治理黄河,成为了北宋王朝的重中之重,更别说京冀地区,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在承载不了这么多人的前提下,必须从外面购买粮食的。

    京杭大运河,贯穿整个北宋几大水系,也成为了南北双方联络重要水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情况,可是伴随着漕运越来越重,这种影响开始出现,如果当运河变成了漕运的话,其他的就会受到影响。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民生方面,黄河治理都势在必行,一次决口,造成的损失,是北宋无法承受的,每一次,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缓过来。

    之前是没钱,所有的治理,都是放在如何节约,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成大事。

    可是现在,有贯启动,再加上每月增加的贯,这笔钱不用全部投入进去,哪怕投入一部分,也足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少,可以保证黄河在北宋境内,灾害从四五年一遇,到,甚至是一遇。

    仁宗还不知道,叶清臣已经提前打好了这样的主意,这万贯,注定在他手上暖不热。

    大名府,赵信已经接近离开了,天的时间,他除了让卡牌系统,不断的制造定海币之外,就是捋顺一些东西。

    如果之前,直接就离开,那么无所谓,大名府的产业,只能够依靠王松和既定方向,慢慢的调整,现在,有了这么天的时间,他可以一步步的来的。

    首先,安排人员的问题,牛大力肯定要带走的,这么一个专业的研究人员,对于冶铁方面,可以给赵信很大的帮助。

    看起来民品和军品加起来,超过亿斤的可怕数量,对于赵信而言,只是一个开始,钢铁对于整个时代的改变,特别是钢铁在军事上面的诸多用途,会彻底的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