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2/3页)  皇宋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消耗呢,那只会越来越差。可是土地是生命之源,哪怕是贫瘠的关中,也有几百万人口,总不能所有的东西的,都需要从外面进口吧,本地也没有足够的资金。

    在贫瘠的土地上面,不停的努力,用勤劳,来养活自己。这是无奈的决定,也是必须的决定。

    这种情况,就如同一个恶性循环一样,在北方大地上面不停的持续,从汉唐之后,北方和关中平原的土地,是逐步的贫瘠,在北宋已经到了相当恶化的程度了。

    之后,却因为元蒙的出现,把整个中国都改成草原了之后,才慢慢的恢复了一些的,却到明清又没落下来。

    越是贫瘠的土地,劳动力就越发的重要,因为只有足够的劳动力,才能够在农忙的时候,把地里的庄稼收割下来,不至于损失,而多余的前提下,还可以开荒。

    为什么中国人,从封建社会开始,就重视男丁的存在,男丁越多的家庭,不但在乡村之中地位高,也容易的积累起家业。

    按照封建的传统,大部分开荒所得的土地,经过一定时间的耕种,甚至缴纳一定的赋税,是可以变成自己的,只要是无主的荒地就可以了。

    一头牛,可以相当于个壮年劳力,而付出的,只是牛吃的草和在农忙时间的少量粮食,这对于普通的地主来说,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可是北宋缺少耕牛,虽然说,一头牛的价格,大概是十几贯的样子,不说是二等户,富裕一点的三等户,咬咬牙,拿出这个钱,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惜,北宋确定有耕牛的,大部分都是一等户,或者是二等之中的佼佼者,三等户,除非是极少数特别的情况,否则,是没有耕牛的。

    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每年进入到北宋的耕牛,自然繁衍的,就这么多,这部分抵消掉死掉的,增长率很小,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

    可是现在,渭州的牛马大会,万匹马,万头牛,这可是实打实的数字,这在往年,根本不可能,整个关中,能够有万,已经是非常不错了,现在足足提升了倍。

    别说一二等都动心了,一些有魄力一点的三等户,他都开始想办法。

    之前,或许他们还担心,路费什么的问题,可是现在,有商会在前面顶着大头,甚至组织了一部分的进行团购和团体回来,他们也都心动了,开始向渭州集中。

    保守估计,最少有的万多地主,决定参加这一场的牛马大会,这些人的出现,也曾经让韩琦有了一丝犹豫,可是最终,他还是决定实行保证金的制度。

    没错,或许保证金制度,会让一些地主心有余悸的,毕竟他们不同于大型商会,万贯这笔财富,他们很难拿到,哪怕是牛这样的标的,也最少是贯。

    为了钱,韩琦必须要倾向这些预付了保证金的,这样的,很自然,会压缩零散生意,马基本上不会设零散的交易,牛也只会放上万,而且还是挑选剩下的,状态不怎么好的。

    这会极大的影响的整体的销量,可是最终韩琦还是决定这么做,因为灵州的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或许,这些一二等户,在这一次,无法得到合适的牛马,可是在他的手中,可不只是这么多的牛马。

    只要渭州交易大会,万匹马卖出一半,他最少可以先提取万以上的保证金,有了万贯资金,同时省去大量的时间,直接从京兆府调动大量的物资,特别是西北稀缺的大量的帐篷,还有其他的建筑材料,他才能够的快速的在灵州打下基础,抵御整个冬天的到来,到明年开春,再补偿这些人就好了。

    到了韩琦这种层次,优柔寡断,从来都不是他的特性,所有的一切,都会以全面的眼光来。,

    之前对于商人,还有现在的准备金,无不是如此,没有什么瞻前顾后的,别说是对这些一二等户,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