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二章 镇国基石(第2/4页)  皇宋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兵在战马,士兵等各方面,都不比匈奴弱,再加上中原精锐的装备,这就成为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根源。

    这一点,在北宋,首先不可能,多年的没有马,连静塞军这样可怕重骑,都在北宋的军队序列之中被去掉,更别说重新建立一个羽林卫,或许汉武帝时期,整个财政收入,跟现在的北宋不能比,可是辽国,也不是匈奴能够比,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几乎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

    第二个,就是尽可能的降低他们的机动能力,把他们限制到了某一定的程度上面。

    这实际上,是北宋一直都在做,可惜,投入太过巨大,甚至在一些关键的时刻,一些重要的节点被拔除,一切都全完了。

    棱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只要是在位置和距离合适的地方,不必寻找大山,不必寻找要道,只要位置合适哪里都可以建造,这就会形成一个平均分配的局面,面对着浑然一体的北宋,西夏根本没办法。

    可惜,这个棱堡出现的有些晚,在宋夏之战,还没有展现出来的时候,西夏就灭亡了,韩琦在其中推了一份力,可是他更多的,是依托于炸药的威力。

    狄青怨念,实际上,也是中原文明的悲哀,作为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文明,作为一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铸造庞大的长城,来抵御游牧民族的攻击的民族,却没有率先发现棱堡。

    如果不是赵信穿越而来,别说是现在,就算是再过500年,也不可能有棱堡这样的可怕防御工事出现。

    原因很简单,水泥。

    火烧,这是化学之中,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反应的方式,自然界的一场大火,不小心混入到山洞火堆之中的物质,这都会成为原始人的启发。

    在众多的人类之中,陶器几乎成为了标准的配备,不是这些文明的源头都一样,而是即自然而然的产生的,几百度的温度,哪怕在原始社会,也不是很难达到的,而陶土又是分布非常广矿物。

    可是在陶器之后,就出现了分支了,炎黄子孙获得了陶瓷,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陶瓷,甚至到19世纪,都是一个秘密,长达2000年的时间,陶瓷都是来自东方的奢侈品,是价比黄金的东西。

    西方虽然没有陶瓷,却拥有了水泥,早在古罗马,甚至是古希腊时代,水泥就出现了,那是石灰跟火山灰的混合物,它远不如现代水泥,却也比中国的粘合剂更好,所以在古罗马,古希腊时代,恢弘的历史建筑,比如说,斗兽场,比如说的希腊神殿,这些历经了千年,依然不朽的建筑物,成为了罗马和希腊的象征。

    陶瓷为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却丧失了的拥有更可怕防御,把自己的乌龟壳弄得更加严密一点基础。

    赵信的出现,更进了一步,现代意义上面的水泥,加上更胜一筹更近混凝土,水泥的特性可以把钢铁,砖头,还有砂浆这些东西,都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类似石头一样的结构。

    这样价格低廉,却效果突出,容易加工的城防,简直是为北宋准备的神物。

    谁都知道,坚如磐石的堡垒,不容易被攻破,完全强悍的堡垒,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投入太过庞大了。

    比如说东京汴粱,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兴建了可怕的防御,但这个,只是一个国都应有的体面,其他的,就算是大名府,也没有的兴建足够多的防御。

    有一个数据就可以很明确的体现,北宋大名府的城墙,只有区区3600米,也就是36公里,平均到正方形上,边长也不过900米,也就是,作为北宋四京的大名府,只有不足1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北宋少有3层以上建筑,房屋的结构又较为宽大的前提下,这个城内,有多少人。

    就这样,大名府的建设,就投入巨万,如果不是大名府是扼守北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