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2/3页)  皇宋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棱堡上面看出价值。

    棱堡就是为了防御存在的,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防御性武器,再加入了一些后世理论之后,他的防御强度更高了。

    在欧洲,借助着土工作业,用战壕挖掘的方法,攻克棱堡,原则上,是可以的,但是面对着赵信改造的棱堡,这回更难,虽然打通了一条通往棱堡的道路,可是要完全占据棱堡的核心,这需要更多损失,只是可能性提高了一点。

    孙吉也不会奢望,获得一个用不陷落的堡垒,他只是减少造价,当大小只是现在棱堡五六分之一,可能只有三四百平方的,有些像是大型碉堡一样的棱堡,他的防御强度是否依然强大。

    结果是肯定,棱堡的强大,一方面来源于城墙,40米高的外墙,就如同一条天堑一样,隔绝了内外的通道,从这一个意义上面,只要有高度,棱堡的防御是有保证。

    更小的面积,代表着单位区域提供士兵的减少,这个比例虽然不是五六比一,比如说,这个棱堡差不多需要1000人到1500人,未来小一点的棱堡需要300人。

    理论上是这样,可是当细细计算,特别是长期抵抗的情况下,最少有500人以上才保险。

    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棱堡的防御是没有打规模的减弱,可能单位时间的杀伤,会减少很多,可是整合起来,棱堡的强大,依然是有保证的。

    缩小代表着造价的减少,按照卡牌系统的计算,一个棱堡的造价接近3000贯,这个造价不低,比起城市来说要低一点,最小的城防,也差不多需要几千贯,15公里以上城墙,跟这个只有300米长的城墙相比,差了好几倍,哪怕是更高了,面积更大了,有了水泥和砖头,实际造价是在减少的。

    如果在苗家庄棱堡的基础上面,再减少的话,虽然这个棱堡不再成为储备兵力,反攻的支点,却可以成为前线一个很难以拔除的关键点。

    更少的人员,带来的后勤压力的减少,一个1万人驻兵的城市,需要的各类资源,可以说,非常惊人,可是500人,又有什么关系,哪怕平均每一个人,一个月付出两贯的而成本,也不过是1000贯,再加上强大的防御,整个西北变化是可想而知。

    西夏借助着对北宋的三场胜利,彻底的奠定了立国之基,在目前,西北的态势之中,是以防御为主,无论是夏竦,范仲淹,还是这一次被派来的韩琦,都在西夏吃了大亏,目前对西夏的政策,依然是执行范仲淹所在的时候的政策,大规模的修建堡垒和城防,以抵御西夏的渗透和攻击。

    这样的方法有效,现在西夏,越来越难以深入陇西,甚至在边境地区,就会被城防挡住,可是靡费巨大。

    北宋的富庶,单纯城防建设,这不算什么,大不了,两三年之中,支出个四五千万贯,这笔钱北宋咬咬牙,是可以拿出来,可是这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城防也不是建立之后,就可以发挥作用的。

    越是大规模的城防,需要的驻军就越高,小型城寨都需要驻扎几百弓箭手,大型城池,少则五六千,多则一两万,整个西北驻军,几乎占据了北宋常备军三分之一的,这是一个繁重的,几乎压着人透不过气来沉重消耗。

    军方也知道,这是饮鸩止渴,可是却没办法,缺少骑兵这样的机动力量,只能够步步设防,哪一个地方设防简单的,就有可能是骑兵洪流的突破口,而游牧民族的西夏,几乎没有什么产出,一旦天灾,在无法维继下去的时候,就会拿出杀手锏,就食于北宋,这是屡试不爽的办法。

    每年越发上涨的军费开始,还有维持费用,越来越多的西北驻军,成为了一个压在北宋身上的沉重包袱,哪怕是最发达,岁入最高的宋朝,也无法承担如此规模消耗,西北问题,已经成为了朝堂上争议的焦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