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选拔[上](第1/2页)  汉生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熹平二年(173年)秋八月,早晨的天气不冷不热,清爽宜人,王尚英睡的正香,忽然听见一阵嘈杂声。他是小管事,心里有事,便忍住睡意,挣扎着醒来了。

    “什么时候了?”

    “还早,你再谁会儿,到时候叫你”王家娘子轻声应了一句,孩子还睡着。

    “还早?还早怎么会有这么些人起来?不行,我得去看看每次社日过后,都是连喊带叫才起的”他边穿衣,边嘀咕。

    “噗哧”

    见丈夫睡迷糊了,王家娘子忍俊不住,笑出了声。王尚英这才想起来,今天是张家选人的日子。难怪昨日秋祭疯了一整天,今天早早的,便都起来了。

    一年中春秋两次社祭是大事,庄户们也一样会凑钱祭祀,然后宴乐终日。作为主家,张家多少也会出些儿薄酒胙肉的。

    见丈夫不动了,王家娘子知道他醒了,便说起了家事。

    “你真要让小三去呀?”

    小三是他们的儿子,排行第三,虽然老大、老二都夭折了,但小三的叫法却延续了下来。

    “唉,不去又能做什么?听说,张家这回选人是要伺候客人的,很是重视,还要教这些人读书”

    王尚英往后一倒,重新躺下了。他也不太想儿子去,小三才十岁,离家在外,他放心不下。可是,他只是个小管事,要给儿子争取个去族学读书的名额,还差得远呢!

    “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恐怕小三就再也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了”

    “可小三还小,一个人在外面”

    “也不小了。小三是延熹六年生,现在都十岁了再说,小三聪明,不会吃亏的”

    “那也是,”王家娘子反而乐观了起来,“兴许小三能学会一身好本事,没准还真出息了当初,孔老夫子也夸小三聪明来着,那句话怎么说的,天,天”

    “天资聪颖,”看媳妇着急,王尚英闷声回了句,小三是很聪明,可那个老夫子呀,谁去送腊肉的时候,他不是这么说的,就他媳妇还真信了。

    “我倒不指望他出息,艺多不压身,学会一点儿,是一点儿将来他接触的人多了,总比在这里种地的机会多些儿。张家也算是善心人家了,不会饿着他的”

    “”

    王家娘子不说话了。王尚英夫妇是河内京县王村人氏,本是中等人家。建宁二年(169年)一场大灾,河东河内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王尚英见机的早,抛弃了田宅,全家逃难,这才保全了性命。他到张家也有三四年了,本人认识几个大字,人又机灵肯干,很快被提拔成管事了。几年下来,对张家也了解一些儿。张家的活计是多了些儿,一年到头不让人有个歇的时候,待人却不刻薄;只要肯出力干活,吃饱穿暖还是不成问题的;真要有病了,还有大夫给治

    在天书的教导下,张昭明白了疫病传播的途径,便对环境卫生极为重视。即便是奴仆得病,也是张家的损失。他在张坞,及张家的农庄里,统一修建了厕所,指定了垃圾点,还想方设法找了些大夫。不过,这年头大夫是很少见的。往往一个农庄里也只有一两个大夫,时灵时不灵的,医治些儿头疼脑热。因为大夫主要任务是防疫,他的医治范围包括了全体庄户。在众人眼里,这自然是难得的善心了。

    就在王尚英夫妇小声说话的时后,王小三却早已睡醒了。悄悄穿好了衣服,拿了块面饼,就跑了出去。

    孔老夫子的话,王尚英全然不信,也是顺理成章的。说了一辈子谎话的孔老夫子,偶尔说次真话,当然信者少不信者多了。王小三还真是个天资聪颖之人,六岁跟着孔老夫子学了大半年的诗,至今还能从头到尾背下来。因此,孔老夫子夸他可都是真心话。此外,孔老夫子还特地给王小三起了个名字,叫做“王文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