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此3非彼3,压迫新战术(二合一大章)(第1/4页)  庞门左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想要取得胜利,场上的11人必须拼劲全力,共同配合完成进攻和防守。

    正是因为足球需要团队配合,所以产生了“阵型”。

    纵观足球历史,从一开始的“5个前锋5个后卫”到“wm阵”再到现在的多种多样的阵型,阵型的变化在一定角度体现了足球的发展。

    为什么作者君会在这里重点说阵型?

    主要是因为庞左道在这场比赛排出的是在如今的足球世界不流行的阵型——3313,从对阵同城死敌托特纳姆热刺一战排出上古的235震惊足坛后,这次庞左道又不按常理出牌地使用这个非主流的阵型,要知道,就连何塞普瓜迪奥拉这样喜欢推陈出新的世界级名帅也不敢轻易使用这个阵型。

    原因很简单,这个阵型太难把控,重攻轻守,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激进”,表示着主教练一种敢于全力进攻的勇气。

    说到3313阵型,很多人第一个想起来的人肯定是“疯子”马塞洛贝尔萨,但这个阵型从根本来说不能算是贝尔萨的发明,它很大程度上借鉴的是1994-95赛季夺得欧冠冠军的阿贾克斯的343中场菱形站位阵型,也就是说这个阵型一开始是荷兰名帅路易斯范加尔首先敢于尝试的。

    这个阵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进攻时把6名球员固定安排在边路,中路只留4名球员。

    这种安排在进攻时一旦配合有序,那么攻击力将非常强大,边路的配合会非常抢眼,但同时这个阵型也有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主教练在边路投入过多的兵力导致中路人员缺失,在由攻到守转换的过程中,人员很容易组织不过来,导致阵容崩溃。

    范加尔在面对这样的难题是如何克服的?

    采取的方法是设定严格的战术纪律,防守时,后腰需要撤回防线补足防守人数,同时前腰也要回撤,大约撤到后腰位置参与防守,补上回撤到防线的后腰球员的位置,两个边前卫也要参与球队的防守。

    其实这个阵型对于球员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后腰,由于当时范加尔拥有弗兰克里杰卡尔德这个能力非常强的后腰,他才敢用343菱形阵型,同时这个阵容对于球员的限制比较大,球员的范围被规定的很死,在当时的阿贾克斯,差不多只有前腰加里利特马宁能够有点自由的范围,所以日后范加尔也不得不将阵型改为433,就是因为这个阵型太难以掌控。

    说回贝尔萨,为什么大家说贝尔萨是“疯子”?大概是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没有3313不适合的球队,只有不适合3313的人。”

    贝尔萨的3313被人们熟知是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预选赛时,当时阿根廷队可谓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场场的大胜以及球队流畅的进攻使得外界对这支阿根廷队充满期待,但是02年世界杯的小组出局使得贝尔萨的3313饱受质疑。

    其实阿根廷世界杯小组出局这个结果从阵型分析上并不算意外,对比下1994-95赛季阿贾克斯的343,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3313中的第二个“3”。

    首先两个边,阿贾克斯是克拉伦斯西多夫和埃德加戴维斯,而阿根廷是哈维尔萨内蒂和胡安索林。

    其实这个很简单就能看出来,西多夫和戴维斯本身是中场中路球员属性,所以在阵容中他们更靠近中路一些,与后腰的里杰卡尔德的联系更多。

    而萨内蒂和索林本身就是边后卫,他们在场上更靠近边路,所以上文说到的“6个边路球员”,范加尔并不是真正的在边路放6名球员,而贝尔萨则真这样做了。

    阿根廷队在02年失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员,上文提到范加尔的阿贾克斯,由于这个阵型对于球员的体能以及战术纪律有很严格的要求,所以范加尔大胆采用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