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小国的悲哀(第1/2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齐桓公的身后,有很多仰慕他的人,支持他的人。宋襄公就是佼佼者,他参与了齐桓公的多次会盟,最后齐桓公死后,他成为了扛起尊王攘夷大旗的人。

    宋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hn省sq市zy区西南)。宋国国君子姓,而爵位是公爵,第一等,比齐桓公之类的都要高很多,原因很简单,宋国是商朝的后裔。

    周朝灭了商朝之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毕竟商朝曾经是君,周朝曾经是臣。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可惜没流传下来。

    宋襄公,子姓,叫兹甫,他的父亲谥号是宋桓公。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立志及众曰公。如此看来,他父亲也是宋国了不得人物。

    父亲病重,宋襄公是嫡子,对自己的父亲说,自己的哥哥更贤能,希望能够传为给自己的哥哥。宋国是商朝的后裔,商朝讲究兄终弟及,算起来也算符合他们的规矩。

    宋桓公便问长子,是否有意当君主。

    长子回复说,“兹甫把宋国让给我,哪有比他更贤能的人。况且不立嫡子,而立长子,不合规矩啊!”

    毕竟周朝天下,周朝讲究父终子及,而且周公定下的周礼就说,嫡子即位。

    哥哥跑到了卫国,宋襄公便在公元前651年即位。

    可以想见他们兄弟关系非常好,而且春秋的时候,往往领兵大将和上卿都是国君的兄弟叔叔之类,宋襄公封兄长目夷为相,主管军政大权,辅佐自己处理朝政。

    还没等宋桓公下葬,齐桓公就约各路诸侯王在葵丘相会结盟,宋襄公前去相会。

    在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盟约。其主要内容类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最后一条,可见妇女在当时的地位。

    由于之前宋襄公和哥哥相亲相爱,所以各国都知道宋襄公是一个有仁义的人。

    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齐桓公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后来的齐孝公)的嘱托,答应将来对太子昭予以照应。当时齐桓公已经老之将至,看到英姿勃勃的宋襄公的时候,便把他当作了武林盟第二代的传人,事实证明,宋襄公确实没让他失望。

    齐桓公病死后,齐国内乱,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太子,宋襄公出兵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

    公元前642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派了一些人马来。宋襄公率领四国军队向齐国进发,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与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孝公。

    做成了这件事,让宋襄公大喜过望,他开始幻想自己能够广施仁义他不仅想做齐桓公,他还想复兴商朝,等到百年之后,子孙取周朝而代之。

    宋国是小国,齐桓公之所以称霸,根源在于管仲的治理下,齐国国力大盛,有其实然后据其名。宋襄公虽然国小,但是心很大。

    既然自己力量不够,那就多拉拢小国,让他们为我所用。这是宋襄公的初衷,而且确实做到了。当时的小国很没安全感,晋国、楚国都在疯狂吞并他们,他们之所以推举齐桓公,主要是齐桓公推崇不灭人国,连仇视的蔡国都放过了。

    现如今盟主死了,围在宋国周围报团取暖未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