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情非得已(第4/5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容颜是父母给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本事是后天学的,自己靠本事赚钱,你们这群人凭什么看不起我,说我丑,但是真这么说就尴尬了,只好故作轻松,其实必然不开心。

    大哥哥一出场,赵国父老果然是看脸的,纷纷笑起来,我以为名闻天下的孟尝君该是怎样的神仙人物,却不料是这样的歪瓜裂枣。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因为是罗锅,备受歧视,和大人将他的考卷扔到了水缸里,笑言你这种六根不净,形貌丑陋的家伙也想为官,可谓是说尽了世态炎凉,就算真的有才华,霞儿格格也差点急哭了,后来嫁过去,固然爱惜才华,可是内心能不遗憾吗?

    大哥哥自然大怒,主辱臣死,门客面对一片嘲讽也是怒不可揭,于是纷纷拿出兵刃,谁笑我我杀谁,为此杀了数百人,而后扬长而去。

    常说罪不至死,只是因为几句笑话,百姓们就丢了性命,着实有些让人叹息。

    这才是孟尝君的本质,也是他手下门客的本质。门客们自然不说,昔日吴起被嘲笑,拔剑杀了十几人,而后离家出走去齐国求官,都是可杀不可辱的人,你骂我我就杀你。

    而孟尝君呢,他尊敬的是士人,招揽的也是士人,为了养活那些士人,他想尽办法,收取赋税,做生意,甚至放高利贷,至于封国里的百姓过得如何,不造反就行了,碰见活不下去的也会救济一下,但是本质上,他的心思只在朝堂之中。

    卿大夫杀君王,那么杀卿大夫的就多了,君王可以杀你,同级的卿大夫也可以杀你,甚至家臣士人也可以杀你,所以孟尝君的敌人也就清晰了,其中唯独不用考虑百姓。

    我相信,这是当时贵族阶级最真实的想法。

    我们可以设想,孟尝君厚待百姓,把薛地的赋税降低至十税一,而后抚慰孤寡,惩处地方豪强恶霸,让百姓们好好耕种,修桥铺路,筑堤修坝,使得薛地物阜民丰,修建公园供百姓游乐,也招纳四方贤才管理,会如何呢?

    首先,百姓上缴的少了,孟尝君府上能收取的就少,家人兄弟们的供奉就少,养的士人更少了。

    其次,士人少了,为自己说话的人就不多,自己也没有金钱贿赂君王左右,当初晏婴因此还被齐景公责备过,何况孟尝君。

    再次,薛地在齐楚之间,楚国不会因为自己在薛地行仁政而说自己有仁义,不来攻打自己,当初宋襄公讲仁义,下场如何。薛地不过弹丸之地,尚且不如宋国,有何资本讲什么仁义。就算自己神文圣武,能够保证不失,可是儿孙呢,薛地终究是任人鱼肉的下场,难不成自己讲仁义爱百姓,楚国、齐国、赵国、秦国纷纷让自己当天子不成?

    孟尝君玩儒家仁义那套,基本上会玩完,而且世人会像嘲笑宋襄公一样嘲笑他,觉得他不自量力,不与时俱进。

    那么什么是与时俱进呢?

    天下就是这么个乱世,彼此间纷争不休,正是司马法里的,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有人对孟子说,自己将去秦国劝说秦楚不要攻打,如果秦王不听,就去劝说楚王,终究要让战争停下来。

    孟子就问,那你用什么方法劝说呢,从利益的角度上劝说还是从仁义的角度上劝说,你要从仁义的角度上劝说,秦王楚王如果答应了,说明他们讲求仁义,这样以后也不会再打了,要是从利益的角度上,他们就算答应了,此时罢战,可是一旦有利可图、有机可趁,他们还是会打的,你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孟夫子其实并不迂腐,他看事物看的很通透,知道天下终有安稳的一天,可是放任战争会死很多人,甚至很多人绝后,他不忍心看罢了,眼光放得长远,自然可以说,叶子落了,明年还会再长出来,可是面对身边的落叶,起了恻隐之心。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如是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