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兵凶战危(第3/4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拇指截去而后放走,俘虏们就此无法握紧长矛,难以再次成为自己的敌人。

    而白起的选择是坑杀,至于是杀了埋起来,还是让俘虏挖坑,挖了再活埋,那就不得而知。

    打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最有效的方式。

    有理由相信,这种事情不是白起独断,而是得到秦王认可的。

    当然也不是全杀了,白起挑出260个年龄实在小的赵人,放了他们,你能说白起仁慈,只是在战争中,尽自己的本分罢了。如果赵国赢到最后,白起将成为头号战犯,可是没有。

    赵国举国震惊,尽皆哀然,家家戴孝,对赵括恨之入骨。

    林肯得知一户家庭的五个儿子都死在了南北战争后,写信给那位母亲,信中写道:我感到我言辞的无力,根本不足以安抚你的悲哀,挽救你的损失,他们是为了国家而死的,愿天主安抚你的悲痛。

    得知瑞恩的三个兄弟都死在战场上,而瑞恩生死未卜时,美军参谋长坚定的说,那孩子还活着,派人找到他,带他离开这场该死的战争。

    然而在赵国,一家兄弟四五人死在同一场战役的不计其数,悲剧多的不计其数,以至于让人忘了曾经拥有什么,只看见身边还剩什么。

    站在彼此的立场上,你很难指责谁做错了,换作赢得是赵国,秦军的下场一样悲惨。

    赵国被打疼了,打怕了。

    在赵军被围的时候,赵国上下一直在努力。赵王派遣郑朱去秦国求和,虞卿说,赵军已然必败无疑,郑朱此去,秦王和应侯必定大张旗鼓,让天下人以为秦赵结盟,那就没人来救赵国了,徒劳无益。

    可是不能什么不做,就这样等着战败吧!

    赵王终究还是派遣了郑朱,一切也如虞卿所言。

    白起率军进攻赵国,此时的赵国危若累卵,除了防守邯郸等城的士兵,几乎已无可以抵御秦军的部队了。

    此役震惊了天下,魏国、齐国、楚国越加害怕秦国,于是乎,苏代出现了。

    苏代找到了应侯范雎,问他,马服君是否被擒?

    应侯说,然。

    其实赵括已经死了。

    苏代说,秦军是否要围困邯郸?

    然!

    苏代说,赵国一亡,秦的天下矣,武安君可为三公,你甘愿在其下吗?何况秦国攻下邯郸,赵国北面必被燕国夺去,东边是齐国的,南面是楚国的,秦国又能得到多少地,还不如跟赵国谈判,不费一兵一卒,赵国西面的城池就能得到,那时候功劳不全是应侯你的吗?

    当然,书上是这么写的,但我真正的理解在于,范雎其实在报恩。

    范雎能上位,背后一定有推手,苏代的可能性最高,而一旦秦国攻下了赵国,势必更加强大,那时候再谈合纵怎么合纵的起来,必须保留赵国,限制秦国了。

    范雎和白起的矛盾是其一,范雎能够通过谈判得到功劳也是其一,但真正决定性的,还是范雎要偿还当初的恩情。

    范雎于是竭力周全,最后秦王同意了赵国割地求和,命令白起撤兵,而此时的秦兵确实已经强弩之末了。

    白起大怒,此时秦兵犹可支撑,攻下邯郸在歇息不迟,眼见第一次攻下邯郸的功劳唾手可得,却又失去,一气之下索性不管了。

    但是白起之前的战果足够丰盛,秦王得意非常,一日里忽然听闻韩国的汝南得而复失,连忙请应侯来商议。

    范雎却说,这有啥可担心的。

    秦王反问,何故?

    范雎说,有一人儿子死了却并不伤心,人问何故。那人说,我以前没有儿子的时候也不伤心,如今不过又回到了当初,为何要伤心呢?

    秦王听后心中不爽,对将军蒙骜(ao)说,一城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