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两虎相争(第3/4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嬴政能做秦王,因为秦国是他名义上的先祖所夺,夺取者拥有所属权,传给子嗣,并非嬴政本人的缘故。

    美国大学对黑人有分数优待,印度人假称黑人得到名校录取,而如果以印度人的身份,则要更高的分数,这是有历史传统的优势。黑人在美国几百年,后来多次游行努力,取得了社会对本人及后代的优待,而印度人则没有类似的努力,自然无法继承遗产。

    公平公正,不是说来的,而是争取来的。

    经常有人说,华人在美国受歧视,然后有人回复,想要在美国争取权益,最主要的是靠你手中的选票,先去投票,自然会有政客来为你的权益奔走,以此博取你的选票。

    差异始终存在的,中国的自主招生,地方命题,城镇户口与农业户口,以至于同命不同价。同一辆车中出了事故,户籍的不同,所得赔偿也相差很多。

    绝对公平很难追求得到。部落里得到了一件貂裘,需要裁成多块,每家每户分一块,这种公平不要也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真要按照这个做法,其实也蛮可怕的。

    嬴政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为的是百姓不会追求精神享受,不想着造反而安于苦哈哈的日子,被历代批判的不行。而历朝历代,其实也是追求安稳,直到清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我们的国门,才恍然发觉我们和外面差距这么大了。

    黄飞鸿电影中一直强调一句话,强国之道不在身体强壮,而在于启发民智,让百姓思考。世界很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味的求安求均容易故步自封,要培养国民的竞争意识。

    过于追求公平,严重牺牲效率,是绝不可取的。欧洲高福利高税收,养病的人能够得到全部薪水,工作的却要交一半税,容易使人懒惰,不改变这种方式终究要被超越。

    世界趋于一统之后,我想依旧会偏向走愚民政策,恐怕那时候就要等新的威胁出现了。

    经历的事决定了嬴政的性格,而见闻决定了嬴政的见识。

    嬴政是秦王,父亲早早去世,国事由仲父吕不韦把持,而且做的不错。母亲赵姬和吕不韦相处,又不是一次两次,嬴政未必不知道,不生气。

    让嬴政做个选择,他肯定是选择做秦庄襄王的儿子。先祖可推溯到上古恶来,一辈辈一代代传承至今。自己继承先祖荣耀,成为第一强国秦国的国君。

    有理由相信,吕不韦和赵姬没有将真相告知嬴政,因为他还小。你忽然对他说,你叫了十六年的老爹不是你亲爹,吕不韦才是,对一个人的刺激可想而知。

    身份上的落差,从名正言顺一下子成了窃人国家,一旦事发就有被杀之险,这不是一个孩子能承受的。

    吕不韦选择了隐瞒,甚至打算瞒一辈子,有了实际就好。电视中,吕不韦临死前才对大权在握的嬴政吐露真相,剧情的安排是合理的。

    嬴政对吕不韦选择了隐忍,心中却是痛恨。而后来了嫪毐,我想嬴政对自己的母亲一定失望透顶,他再也感受不到关爱了,甚至母亲都要用跟人私通生的儿子,取自己而代之。

    郑庄公寐(mei)生的母亲不喜欢他,一心想让寐生的弟弟共叔段取代寐生,甚至愿意为小儿子做内应。郑庄公不动声色的满足母亲的要求,到弟弟叛乱后,果断出手,清理门户。

    嬴政也在等着对方多行不义,并非坐以待毙。

    嫪毐知道了吕不韦的最大秘密,大受启发,他能够如嚣张,吕不韦却袖手旁观,被人捏住把柄也是关键。

    公元前238年,秦王加冠典礼如期而至,自此以后就名正言顺成为秦国的统治者,太后和文信侯成为过去时了,当然是名义上的。

    据说嫪毐跟大臣聊天说,自己是秦王继父。有人将此事密告嬴政,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