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求诸于势(第2/5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梦溪笔谈里记过一件趣事,宋太祖赵匡胤问丞相赵普,天地间何为最大,赵普思索未答,赵匡胤再问一遍。

    赵普说,道理最大。

    赵匡胤听后击节称赞。

    同样的人也能在词穷的时候说出一句:卧榻之侧岂能他人酣睡。

    最无力的话,其实是:你总得讲点道理吧。生活中处处有道理说不通的地方,而这个时候讲的是实力。

    亲戚的车被撞了,对方是个骑着电三轮的妇人。亲戚挥手让人走了,无奈的说,你让她赔她也赔不起,徒惹争端,反倒不好看了,只好认倒霉。

    一个推三轮收废纸的老人,三轮撞了别人的车,那人要求赔一百。老人去找熟人借,人告诉他,你收废品多长时间才挣一百啊,就算不给,对方又能怎么着你。老人流露出无奈的表情,说这不是耍不要脸嘛!借不到钱的老人只好回去,也许是找下一家再借,也许是依样施行。

    有个老人去医院做全身检查,却不愿意给钱。医院劝阻无果,报警。派出所警员无法采取强硬措施,打电话给老人子女。老人子女表示,做个全身检查能花多少钱,医院给做了呗。警员无奈,医院无奈,只好妥协。于是每个月,老人都来享受一次全身体检。

    有人借新车给朋友,朋友开车出事故,车毁人亡。朋友家属控告车主,车主无奈赔偿二十多万,同时新车也没了,心灰意冷,举家离开当地,表示老死不相往来。

    忽的想起一句话:军法无情,自有考量。抗战救国,至高无上。

    如果道理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话,法律考虑的可以看作是广义的道理。醉驾出了事故,醉驾的全责,除非对方没车牌或者驾驶证。有人饮酒出了事故,同桌的人均有责任。法律的本意还是减少和预防同类事情出现,孔子说的我判决案件的目的是减少相同案件,说的就是此意。

    男子劝阻老人在电梯内吸烟,并与老人发生言语争执。争执后,老人突发心脏病去世,男子被老人家属告上法庭。舆论偏向于男子,法庭也宣判男子不承担责任,男子也表示愿意出一万块作为同情补偿。无论无何,因为做正确的事而牵扯入争端,相比该男子身边会有不少人劝他少惹麻烦为妙,该人也必引以为戒。

    而老人的家属则表示,由于一件小事引起老人离世,心情哀痛,此案已被舆论绑架,他们不想再对此发表看法。

    而这还是当事人俱在的案件。

    女子带着孩子小区内乘坐电梯,劝阻电梯内一西装男子不要吸烟。男子大怒,施加拳脚,行凶后逃去。女子大怒,说长这么大还没受过这种欺负,见过这种不讲理的人。女子报警,发动关系寻找作案男子。虽然有监控和男子头像,公安局网上也转发此事,很多人期待有下文,但终究没有下文,毕竟不是刑事案件,大家都这么忙。

    你可以理解为何公众场合不吸烟无法贯彻,因为缺乏执行力。强硬的贯彻,也容易引发此类的事件。汽车公司决定是否收回一辆车时,会让统计人员做一项运算,汽车编号*事故率*打官司的费用=x,当x小于善后处理费用的话,公司则不会宣布召回这辆汽车,除非这款车闹出大新闻。

    数字时代,所有的讯息都将被数字化处理。

    所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很有市场,因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也是政府考虑的因素。纸牌屋里,主角在老家的高速公路旁设立了一个桃子的塑像,一个女孩过高速的时候看见,认为很搞笑,发信息给朋友,因此出了车祸死亡。

    此事立刻被主角的敌人宣传起来,帮助女孩的父母安排葬礼,组织更多的人点蜡烛纪念这个女孩。主角因此不得不放下在华盛顿的诸多我们看起来的大事,用尽手段博取女孩父母谅解,而后顺利度过这一危机。

    美国的禁酒令算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