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人尽其才(第2/5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此成为战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秦国最弱的时候,一是孟尝君帅五国攻打秦国,逼得秦昭襄王割让三城,算是开了先河,一是信陵君帅五国攻打秦国,击败蒙骜,秦军不敢出函谷关。

    不过孟尝君、信陵君先后过世,新的战国第一人还没有花落谁家,也正是无人可以制衡秦国之时。

    以尉缭之才未必不可以在魏国受重用,但是也未必能抗衡的了秦国,而尉缭去了秦国,秦国则是如虎添翼,秦国战无不胜,连带着尉缭也功成名就,其实是互惠共利的结果。

    魏国人犀首先在秦国担任大良造,打的魏国损兵折将,可是被魏国挖过去后,组成联军攻打秦国却失败,也是这个道理。

    嬴政特别欣赏尉缭这个人才,而尉缭则对嬴政心生恐惧,这源于尉缭的操守。

    尉缭虽然讲究从严治军,可也提出了,不攻无罪之城,不伐无罪之国,不杀无罪之民。

    打仗是难免的,可是为什么而打很重要。尉缭的理念就是,仁者兴师,为的是替天行道,铲除暴虐,而不是为了占人之城,夺人百姓,那是不义。

    尉缭久在嬴政身侧,发现这个人很虚伪,用得着你的时候,非常谦恭,而一旦用不着,那你的生死荣辱则取决于他的心情了。尉缭觉察到了危险,于是出逃。

    尉缭被抓回来,以为必死无疑了,然而嬴政问他为何弃自己而去,随后又让尉缭官复原职。

    此举也确实符合嬴政的性格——用得着你,所以待你很优渥。

    三国里,孙策劝降了太史慈,太史慈愿意为孙策招降刘繇的败兵,以三日后的日中为期,骑马离开孙策大营。三天将至,孙策部将纷纷表示,太史慈骗你的,而孙策则笑着说,还没到日中呢,稍安勿躁,太史慈定不欺我。

    最后太史慈过到,孙策大笑,为人称道。

    朋友问,若是日中过后太史慈不到,会如何?

    我说,要是迟到点,孙策虽不爽也不会生气,要是始终不来,孙策丢了面子,则表示,下次再见太史慈,定然杀了你。

    我顿了顿又说,但是孙策抓到太史慈之后,定然爱惜他的才华,不忍杀他,再次劝降,说不定太史慈再次骗他而后出逃。

    朋友:有这种例子吗?

    我:诸葛亮七擒孟获啊,孟获说你若再能抓住我,我就归降。

    后来我想,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曹操。

    陈宫和吕布袭击兖(yan)州,曹操表示魏种一定不会背叛我,很有把握的样子,结果魏种却背叛了他。曹操大怒,表示一定要杀了魏种泄恨。

    可是抓到魏种后,曹操说,这人还是有本事的,放了不说,依旧让他做官。

    其实嬴政能够挣到这么大的名声,未必是自己多么贤明,很多人在他的位置也能做的很好。古来创业艰难者,如刘邦、朱元璋,白手起家,换作嬴政未必能做到,汉武帝也是,只是他们正处在国家强盛的时候,自己又能够有知人之明,这才建立不世之功。

    嬴政这么善待,尉缭也不好意思了,最后留了下来,下场和结局都不清楚,只是有尉缭子一书传世。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可见传承之久。

    嬴政召见顿弱。

    顿弱表示,我不喜欢拜见谁,见了你不参拜还好,要是惨败我就不来了。

    嬴政哈哈一笑,因为这么说代表此人有一定水准,自己每天受人参拜也烦了,若是能够得到一个贤才,别说不参拜了,就算是称兄道弟有何不可。

    顿弱见到秦王,表示天下有三种人,一种有其实而无其名,一种有其名而无其实,一种无其名也无其实。

    秦王表示愿请赐教。

    顿弱:商人没有耕作之名,却有仓廪之实;农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