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决战前夕(第2/3页)  踏天封神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若他失败,就休怪我落井下石,取而代之了。可若他成功,以他性格,肯定第一个拉拢我,也罢,若他真有开国之能,并且开得价码够高,我追随于他又何尝不可?眼下,静观其变便是

    浩浩荡荡的大军足足用了两日两夜的时间,才尽数开入山谷中。明知道赵国主力军就在山谷中等待他们决战,他们当然不会傻到毫无准备便直接闯入。先行进入山谷的一千斥候游骑早已分散开来,将方圆百里区域来了个地毯式搜索,确保没有机关陷坑之类的埋伏后,这才引着大军开进谷中。

    以李帝江一向的谨慎,原本是想要在谷口驻扎数万兵马,以防万一可刚一开口立即就被楚云逸否决了。我等此行目标是攻下赵国,莫说后方根本没有敌军,就算被赵国堵住后路,又有何妨?大破赵军主力后,大可在赵国富庶的腹地就地补给,以战养战,粮草方面根本不用担心。

    如此一来,李帝江也是无可反驳,只是在心里对自己之前的判断更加的肯定,越发的小心谨慎起来。

    大军尽数入谷之后,稍作休整,便又踏上了征途。近二十万草原精骑排列着锥形进攻之阵,向着山谷深处缓缓推进。但见人头攒动,刀光耀日,枪戟如林,杀意惊天。

    匈奴骑军之后,是燕国重甲部队。两万重骑分列两翼,三万重甲步卒居中,此时人马俱都已披上乌黑战甲,进入战斗状态。

    狭窄的山谷并不利于大军纵横开阖,一切阴谋诡计也基本再无用处,接下来要打的将是一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正面决战。

    按照楚云逸的计划,首当其冲的匈奴骑军将会与赵国骑军正面交锋,相互凿阵。由于山谷狭窄,大军冲锋并无回旋的余地,只能一往无前的向前冲杀不止。

    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向来民风剽悍,精于骑射,对于骑战他们有着先天的优势。正面冲杀之下,就算赵军战力优于匈奴人,这一轮冲锋下来,也必然折损惨重。

    待得赵军五劳七伤冲出匈奴骑阵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严以待阵的燕国重甲步骑战阵。重甲骑军人马俱甲,披着足有上百斤重的厚重战甲,刀砍不伤,箭射不透,一但让其列成阵势,在战场上将是恐怖的存在。

    缺点是所耗费用太过昂贵,以燕国如今的巅峰国力,也只堪堪打造区区五万人,并且有一大半还是步卒。由于自身太过沉重,机动性必会受到极大影响,速度也和轻骑差太多,所以一般战场上,重骑都是用于正面交锋,撕裂敌军战阵所用。而一但赵军主力被燕国重甲步骑冲散阵形,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退一万步说,就算赵军抵御住了重骑的冲杀,并且能保持阵形不散,直接和最后方的二十多万轻骑胶战在一起,也是难逃覆灭的命运。因为一但给匈奴大军奔驰到开阔地带,掉转马头,回身冲杀,五十万大军两面夹击之下,赵军哪怕再神勇,身陷如此重围,也必将全军覆没。

    这也是楚云逸自信能一战定乾坤的底气所在,这场战争的结局,似乎从赵军决定于山谷中决战便已注定。五十万大军行动速度出奇的慢,一天仅行百余里的样子,走走歇歇,以便能一直将战力保持巅峰状态大量轻骑斥候游走大军中间,不断泼洒而出,又不断有赶回军中的,将一条条有用无用的情报捎带回来。

    身居大军中央的楚云逸已改乘四马所驾的战车,此时,楚云逸正端坐在车厢之中,凝神观看着一条条斥候们送来的情报。

    小心驶得万年船,历史上胜券在握,而又因一丝细小的疏乎大意而导致最终全面溃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眼下胜利的天平已倾向燕国这边,多年的低调谨慎即将换来丰厚回报,楚云逸绝不允许自己在关键的时刻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所以他宁可行军速度慢一些,决战时间晚一些,数十年都能等得,也不急这几天,只求稳中求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