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并非书中写得那般庸碌无为,从其他一些古籍中看,穆天子不论是治国,著书,还是兴兵讨伐,都有一定的举措,文治武功,绝非等闲。
这些举措,书中也略略提到,不过,仅仅是蜻蜓点水,一飘而过,毫不提及这些举措的意义。
其实,这些举措,不论有没有意义,甚至不论意义有多大,都是没用的。
因为连周王室子孙也认定一切都是穆天子的错,是这位祖上的“童心”,断送了姬家为之谋算多年的江山社稷。
不过,这些卫秦不在意。
首先,他是在自己想,即便是对古人不敬,对著书者不敬,也没有人知道。
第二,周王朝势衰,天子依然存在,只是因为其他几位郡王不想担上弑君的恶名,徒惹麻烦罢了。
连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著书人都敢在自己的书中指责曾经的周天子的过失,可见,现在的周王朝,也只剩下一个名号,存在的唯一意义,似乎便是‘敕封’诸地的世袭郡王。
卫秦仍旧在思考,思考穆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喜欢到处跑?这种爱好从他登基开始,持续了五十年,是什么理由支撑着他?
昆仑仙山?昆仑之西的女仙一一西王母?长生不死药?
这些问题在卫秦的脑中回旋,慢慢地与其他的一些古籍中的记载接壤,得到一个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答案是什么不重要,答案有没有也不重要,卫秦仅仅是有思考的习惯罢了。
莫非,与穆天子喜欢四处跑的爱好一样,卫秦有自己思考的爱好?
其实不然,思考,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脑子动一动,将自己看过的东西,学过的东西进行一下汇总。
从五年前,父亲直白地与自己一番交谈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卫秦便有了思考的习惯。
那一天的场景,历历在目······
那一天,白天的时候,授课老师教自己断句,并学习《礼》。
除了一些生僻的字眼,日常会用的所有单字,卫秦都已经学过,并能够熟练地默写出来。
这一年,他已经十岁,相比于两年前,他的眼睛中多了一种光芒。
这种光芒叫见识,或者是睿智,智慧。
书,才是读书者的老师。
这是授课老师给自己上的第一堂课,卫秦仍旧记得。
每一个著书者,他既然有著书的能力,那书中就必然包含着他的思想,他的观点,对某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的评价。
不是每一个著书者都是名家,更不会是大名家,像孔丘那样的圣人更为少见。
几百年来,各种思想都曾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传扬一一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甚至有些根本没有流传下来。
这些人,都是懂得思考的人,拥有了自己的思想。
当他们的思想圆润通达的时候,便能得出一个他们自以为正确的观点,甚至有些盲从者会推崇为一一世间的真理。
我们姑且不考虑这些思想家的观点谁的更好一点,我们仅看一点一一凡是现如今仍旧能找到模糊踪迹的思想家们,他们当年,都著了书。
仅仅是口口相传的言语,毫无疑问是苍白而无力的,所以,他们著书,用书去传播他们的观点,思想。
所以,书一一记录了那些著书者的智慧。
著书,不论是圣人孔丘那博大精深的论述,或者某个连军事沙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的不知名的人写的神魔怪传,都有可取之处。
也许少,也许少到几乎没有,但只要是书,都有其可取之处。
哪怕是让少年少女看到,甚至听到都会脸红耳赤的春宫,不总也让人学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