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 蔡永建竞选镇长(第1/3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时候,英国的一个坐的最偏远的谈判人员灵光一闪,提出一个观点,新华夏既然在澳洲南海岸建立了定居点,想必也是做了充分的调查论证,肯定是适合居住的区域,而且,也从侧面证明了,至少在南海岸,存在不少适合人类殖民的区域。因此,新华夏提出的平分澳洲东海岸的要求十分不合理。如果新华夏依旧坚持平分东海岸,那么大英帝国有理由要求新华夏根据开诚布公的将南海岸的地理情况交与英方评估。

    新华夏方面自然不愿意,谈判一时陷入僵局。

    不过,双方谈判意愿依旧强烈。按照英国人的想法,为这遥远切荒芜的新大陆与新华夏浪费太大的精力来扯皮,十分不值得。英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重商主义,只有带给自己利益的殖民地,才是好的殖民地。这也是英国人面对美利坚的独立战争,虽然自己占有庞大的优势,依然放弃的缘故,因为,即使阻止了美利坚独立,对于大英帝国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因为提供不了多少税收,甚至还不够驻军费用。

    英国人之所以要澳洲东海岸,一方面是强盗逻辑,认为自己占不到便宜就是吃亏,另一方面,仅仅是为了考虑给国内的囚犯多一个流放地而已。其实,并不相信澳洲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利益。

    终于美双方最后达成了一致协议,将后世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绝大多数、新南威尔士州、首都特区在内的相当于后世澳大利亚13的土地交给英国人。华夏人获得剩下的土地。

    这是一个双方都认为自己占了大便宜的方案。

    对于英国人来说,他将澳大利亚绝大部分可耕作的土地划到了自己的碗里,新华夏人只能获得东南一小片的可耕地,很难养活多少人口。

    而对于新华夏人来说,后世澳大利亚的绝大多数铁矿、金矿等矿产资源都被划拉到自己的地盘上,自然值得开心。而且,这是双方谈判的结果,由英国人背书,相信也没有别的西方国家敢提出要求,自然也就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承认。是一件利大于弊的行为。

    就这样,通过两场谈判,新华夏不仅获得了后世美国除阿拉斯加以外三成以上的土地,也将澳洲七成的土地扒拉到了自己碗里,十分有成就感,可以说,崖山人建立一个庞大帝国的梦想数不再遥远了。

    当然,这只是个梦想,人口就是自己的软肋。

    但是,路是自己选的,再难也得自己走下去。为了加强对澳洲的管理,崖山人决定在澳洲北海岸在建立一个定居点,位置就是后世的达尔文港。此处处于与英国人分割澳洲的分界线附近,同时最靠近印尼,是监测荷兰人与英国人举动的最佳位置,可以为澳洲提供预警。

    英国人更不是傻子,从72年起,同样在澳洲东南一个凸起位置建立定居点,监测荷兰与新华夏。同时,在悉尼附近也建立了一个定居点,同样也起到监测华夏人在澳洲南海岸行动。

    澳洲进入两国争霸模式。

    新华夏首先规定,只有在国民数超过300人才能成为一个建制的村,至少五个村组成一个乡镇,再至少五个乡镇组成一个县市。一般来说一个乡镇中如果有一个定居点人数超过800人,就成为镇,否则是乡;如果县市中有一个定居点超过1500人,就成为市,否则就是县。

    现有的23万新华夏国民,已经分散19个县,虽然新华夏地域广大,不算澳洲,即使是北美洲本土,含阿拉斯加,面积已经超过350万平方公里,但是新华夏并没有设立省级或者州级行政单位,因为县市数量不多,中-央-政-府就管得过来。其中半数人口都集中在了人口超过800人的镇。

    伴随着县市在全国各地铺开,1772年3月12日,新华夏地方选举正式展开。

    按照规则,村镇以及选举时直接选举,由全体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