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乾隆的冒险行动(第1/3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来,福康安来到四川,就对四川的官员有了很大的戒心,人还没到成都,就派遣人员前来成都,悄悄的对这些成都官员进行调查。也就是福康安深得乾隆宠信,否则光是动用这些特务人员,就是形同反叛,但是,有了乾隆宠幸的福康安自然是无碍的。经过层层排查,就将目标对准了上窜下跳的杜玉林,却是杜玉林有一次在串联陈庆的时候露出了马脚。

    陈庆表面上看只是一名普通的汉人守备,与满清关联度不深,但实质上,他有一个叔父因为家贫,早就入宫为奴,还成了内务府首领太监,也因此成为陈庆向上爬的根基所在,但是,因为太监毕竟不是荣誉的事情,陈家人自然不会卖力宣传,外人很少知道。却也因此,陈家成了满清在成都的密探家族。

    陈庆将杜玉林即将谋反的情报很快报告了福康安。

    福康安经过几年的历练,尤其是失败了几次,为人更加干练,并没有急着抓捕这些墙头草,而是很快想出了一个计策,那就是将计就计,引君入瓮。因此,福康安要求陈庆不要打草惊蛇,依然保持与杜玉林的联系。

    因此表面上看,杜玉林对大明联络的十分隐秘,但是一举一动都在福康安掌握中。

    倒霉的不仅是杜玉林等一众反叛官员,还有涌入成都城的三千多名大明的精锐军队。这支偷袭不对的军官叫林洋,曾经在新华夏受训过,与后世的黄埔军校生类似,都是深得上司信任的人。林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做事公正,很得士兵信任。虽然已经有不少老友在南京担任要职,但是喜欢征战沙场的林洋还是来到了成都这个前线战场。

    这一次,就自告奋勇的获得了入城偷袭的机会。只是,原本以为是简单偷袭的任务,结果却是大反转,自己成了被埋伏的对象,反差也实在太大了,即使是甚有威望的林洋在极力约束,军队依然是一片混乱,又是黑灯瞎火的境地,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入城军队的混乱,自然给清军创造了歼敌的良机。入城的大明军队,很快被包了饺子,林洋也光荣战死。

    有超过千人放下武器投降,但是,凶残的满清军官怎能容忍汉人俘虏的存在?结果就是,投降的大明士兵全部死于屠刀之下,死的毫无尊严。

    接着,后续的四千多名大明军队也被挡在了成都城外,遭受了守军的疯狂反击。

    这时候,满清的军队装备的火器,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大明没有多大差距,完全是近代化军队之间的比拼。甚至,比起能征善战的清军,新创的大明军队还要稍显稚嫩,战斗经验比较欠缺,即使是新华夏纸上谈兵式的训练也很难弥补。而且,守城的清军不下三万人,在外的大明军队只有四千,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守军的优势更大。

    城外的大明军队早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后,只能悻悻撤退。

    成都的这场胜利,对于流年不利的满清来说,不啻于是久旱逢甘霖。虽然从整体战局上看,无关战略得失,对大明来说也是无关痛痒,但是却无疑振奋了一直低沉的满清的军心、民心,尤其是让老百姓稍微恢复了满清的信心,对于稳定满清局势就如同一剂鸡血。

    因此,乾隆不仅超规格的封赏了福康安等人,还将这场胜利极具夸大的宣传了一番,让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简直以为满清是满血复活,大明快要日薄西山了。

    虽然,大多数明白人并不这样认为,乾隆自然也明白,不过他心中却有一个极具野心的计划,可以让满清的声势再登高峰。

    1782年6月,长江航道镇江段,一支庞大的舰队正悄无声息的向西面挺进,阿桂正是这支舰队的统领。在傅恒死后,阿桂就是满族人的一面旗帜,乾隆虽然万般不愿,还是不得不将他委以重任,作为此次南征的舰队主帅。阿桂虽然不懂水战,但是军事素养还是有的,威望也重,而且,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