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倒霉的金娃娃与新华夏的推(第1/3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不能阻止新华夏的发展,十年后,新华夏的强大将难以预料,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将受到到极大影响。再加上大明在东亚的势力,英国人的心头肉印度都很有可能失去。

    因此,无论如何,海军建设不能被新华夏拉了下太远。

    乔治三世已经得到了新华夏新一代战列舰的主要技术参数,比如排水量一万五千多吨,航速23节,8门305毫米巨炮,以及用于防御的20门76毫米速射炮。

    英国人决定采取分项突破的技术来攻克这些难点。巨舰舰体虽然制造复杂,但并非无法克服,因此,最多是安排更多的人手用于制造舰体,难题就是瓦特负责的蒸汽机。在国王的强力要求下,瓦特苦涩的接受了三年内制造出万吨级马力输出的大型蒸汽机的任务。

    另外,长身管的巨炮对于有更高要求,燃烧太过迅速,容易炸膛,必须研制出一种燃烧速度较慢的。这对于英国人来说,其实也不是太难。因为英国人连的燃烧方程式都知道,稍一改进,完全可以解决。

    于是,乔治三世拍板了一个万吨舰四年造舰计划。甚至为此,停掉了原本打算在国内的一些重点建设项目,比如国内的道路扩建,运河沟通等等计划。其实,大英帝国在海军扩充到一定实力后,觉得已经能够与新华夏在海上争雄,就打算将重点引到民生上。毕竟,军备再重要,也要让老百姓填饱肚子,不能老让百姓吃糠咽菜的支持自己国家的军备。但是,现在,新华夏释放出的信息,却让英国人只能咬紧牙关,继续过苦日子。

    至于与新华夏的海上争雄,还是先放放吧。

    有句话叫,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敌人。英国人的造舰计划很快就为法国人知道。其他人不管,但是英国人一旦有所动作,法国人就必须采取方法应对,这已经成了法国人的惯性思维。虽然面临的困难甚至超过了英国人,因为法国人都没有自主建造过任何一款铁甲舰。但是,有困难,客服困难也要上。于是,法国人拉上了自己的好基友西班牙人,一起展开了造舰计划。

    只是,没钱了,怎么办呢?

    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人,甚至西班牙人,都将目光转向了荷兰。

    17世纪,曾经是荷兰人的世纪,自从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荷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就开始迅速发展。说起来,真是真实的悖论。一般来说,应该是国家资源丰富,才会变得更加强大富裕。但是,现实中,许多富国,却是资源贫乏国。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因此,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大量的钱财,于是荷兰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

    荷兰人的发家,可以说是源于自身的商业冒险精神。17世纪,许多西方国家的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因为他们要防备遍布世界各大洋的海盗。但是也因此,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还需要犀利的武器,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而荷兰的船几乎没有装备武器,所以荷兰的船造价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也很便宜,靠着这样的冒险精神,于是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当然,不仅是便宜,荷兰人的诚信也是成功最重要的法宝。

    荷兰有一个有名最著名的船长巴伦支,他试图找到一条最近的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北冰洋的寒冷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在俄罗斯一个岛屿三文雅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