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章 焦虑的新华夏(第2/3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能的。从而自己就能如同王秋般掌控大明。

    但是他一直想要回避的新华夏的影响,却是无论如何也是避开不掉的。多的不说,无论是大明海军装备,还是陆军装备,主要还是来自新华夏。一旦与新华夏的关系恶化,大明的军队战斗力必然陡降,被满清反扑也是很有可能。宫兆麟有自知之明,作为第一个反叛满清的高管,自己就是一面旗帜,满清对于自己是不惜一切代价除之而后快。大明一旦败亡,自己也就离死不远了。

    如果,新华夏大使在没有拜访自己之前,就干掉了黄冠成,自然有诸多借口辩解。但是没想到新华夏大使反应这么快,直接就拜访自己,显然知道自己就是幕后的主使,自己算是暴露在新华夏人的眼前了。

    该怎么办?新华夏是自己万万不像也不该得罪的。要想与满清对抗,就离不开新华夏的支持。从远的说,即使大明被满清再次灭掉了,自己也能迁到新华夏做个富家翁,衣食无忧。但是,得罪了新华夏,自己可就没有退路了。自己怎么就脑子一发热,只想到首相的权利与地位,就忘记了新华夏的影响了呢?宫兆麟在自己的书房里来回踱步,已经一整天没有吃饭了。

    他此时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的打算干掉黄冠成了,同时也没有接见新华夏大使的打算,而是召集党羽在商讨对策。

    新华夏在大明发生动乱的第12天就接到了相关信息,一方面是驻大明大使反应迅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华夏在大使馆附近布置了一艘最高速度达到28节装备蒸汽轮机的新式通讯舰,吨位不过一千吨级,是适合在外海上航行的最小吨位。

    新华夏对于大明的动乱自然十分关心,各大强力部门比如总理、国防、外交、国安、财政以及海陆两军领导人在张柏林的召集下,紧急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

    大明军队与新华夏军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耿直的个性,刘元清首先发言,“诸位,大明对于我们新华夏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现在,大明发生了动乱,将与我们关系亲密的留华亲华派打倒,皇帝亲自主政,且还重用宫兆麟为首的满清投降派,这不仅是对新华夏的一种不尊重,更是对华明的友好关系产生了直接冲击。我的意见是,马上切断对大明的武器供应,并发表最强烈的谴责,迫使大明皇帝归政与亲华派。最严重情况,不排除对大明直接动武。”

    一听说要对大明动武,张柏林眉头一皱,“我始终觉得,对大明动武不是一个好的选项,无论从人力还是物力上将,我们新华夏没有任何胜算。”

    刘元清始终看不惯张柏林为首的“绥靖派”的软弱行径,说道,“张总统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们新华夏虽然士兵数量不多,但是装备精良, 即使最新进的夏塞波步枪已经装备了一个师团八千多人,战斗力足以抵得上敌人至少五倍的数量,这可是有后来的普鲁士在统一战争时期德莱赛步枪创造的战绩作为例证的。”刘元清所坚称的优势就是后躺枪装填速度足足是前膛枪的5倍以上,更高的火力密度,自然代表着更强大的攻击力,更何况密度差距也实在太大了。

    吴永恒是一贯与刘元清唱反调的,这也是海陆两军的传统了,他反驳道,“刘总长别忘了,大明的人力可算得上是无穷的,即使你能以一敌五,又能干掉多少的大明军队?不要把我们自己的部队拼光了,敌人却依然活蹦乱跳的。”

    刘元清最反感的就是吴永恒说话时那气死人不偿命的语调,撸起袖子就要干一架,被边上人拉住了,“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在外人看来也是德高望重的,怎么就这么毛躁?”众人劝解,好一会,气氛才有所缓和。

    林航想了了一下,“我支持总统的看法,不要与大明发生军事冲突,因为我们的所谓军事优势其实并不是绝对的高不可攀,最多有十年左右的相对优势,更何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