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五章 审时度势的福康安(第2/3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最快的舰船,也需要半个月时间。再然后,新华夏军队数量不多,为了支援远东,势必要抽调不少部队前来,这样算来耗费一个月时间都算少的。再加上舰队运输时间,已经超过两个月时间。只要速战速决,完全可以在新华夏支援来到之前,攻占永明城。

    福康安前期计划确实执行的很好,一支到攻占福明城,都是按照计划执行,甚至还提前了一天时间,只是在福明城没有获得补给,不得不等待后续的物资供应,多消耗了2天时间。更严重的却是后面的行军。永明城周围糟糕的路况还是极大的阻碍了福康安的计划,先是河面行军消耗了9天10夜,剩余的100公里却消耗了足足半个月时间,就这样,两个月时间过去了。

    然而,新华夏的反应却是超过预计。

    新华夏接到伯力城遭受攻击是在15天后,仅仅2天后就确定向大明求援的决定,林航抵达南京是在7天后,大明决定救援用了3天时间。由于南京守军数量其实不少,直接从南京抽调的部队,集结只用了5天时间,又用了6天时间抵达永明城。结果就是,大明的军队提前满清军队大半个月就抵达了永明城。

    福康安等人避开了炮台守军的监视,在凌晨时分抵达永明城附近,就看到了飘扬在永明城上空的黄龙旗,慨然长叹,“世事难预料”,打算撤军。

    海兰察询问,“福大人,难道我们就此罢休?”

    福康安点头,“时机已失,再难功成。”

    海兰察追问,“是否守军奸计,其实并没有援军抵达?”

    福康安有些意动,“既然不能肯定,可以试探一番。不过为了确实知道对方虚实,还是要全力以赴。”

    海兰察点头,亲自带着健锐营三千将士,汇合其余五千普通清军,展开对城墙西门的进攻。

    虽然大明守军遭遇突袭有些慌乱,但是由于这些天来,也在时刻小心着敌人的突袭,并做了多番演练。在经历过刚开始的慌乱后,很快就组织起来有效防御,将清军牢牢的压制在了城墙下面。

    经历了一天的激烈战斗,清军甚至没有一次成功的攻上城墙,还丢下了上千具尸体。也就是炮台守军为了防止误伤,没有发炮攻击,否则,清军伤亡只会更重。

    当天晚上,福康安召集海兰察商议过后,就撤军了。等到守军反应过来,已经撤退了五六十里地了,追之不及。

    一个多月后,福康安回到北京,向乾隆请罪。

    乾隆也是十分惋惜,若不是大明插手,永明城就要归属满清了。这时候满清也知道了新华夏放弃永明城的决定,更为新华夏的决断而感到头疼。因为,大明的军队也是如同恒河沙数,杀之不绝,永明城再难夺回了。从此,满清就要遭遇大明的两面夹击了,处境十分为难。

    若是其余将领战败,难免要罢官夺爵,但是福康安不一样。乾隆不仅没有斥责他,反而对他慰勉了一番,认为他虽然战败了,但是审时度势的顺利撤退,保留了清军有生力量,减轻了损失,功大于过,官爵还提升了一级。

    让众人羡慕不已,对福康安更加奉承起来,福康安的权势有增无减。

    大明占据了永明城后也没有大的举动。

    首先是新华夏的远东总督府牌匾被卸下,成为大明的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府,从而,永明城名义上成为大明的属地。但是实际上,由于新华夏依然占据着永明城的港口及周围地区,永明城事实上处于两国共管的地位。

    新华夏的远东舰队驻地依然在永明城,不过总督府却搬到了库页岛上的复兴城。甚至长远规划,有可能需要搬到堪察加半岛上的镇亚城。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这是新华夏与大明双方事先约定好的,最多是细节的商量。最关键的,却是远东酋长国向大明称臣,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