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九章 德川家齐的末日(第1/3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月中,德川家齐的军队一路向西,首先不费吹灰之力的荡平了甲斐大名,接着又向北战胜了信浓大名,切断了本州岛东西方向的联系,声势大振。在幕府的威胁下,东部许多大名由于失去了与京都的联系,惶恐之下,许多干脆投降了幕府,让德川家齐几乎得意忘形。

    但是好景不长,忠于天皇的军队在岛津齐兴的极力促成下,终于组成了一支4万人的先遣军,抵达曾经的幕府亲藩尾张大名领地。尾张大名先前曾经迫于形势与天皇暗通款曲。但是很快被幕府打残。随后在天皇与幕府的妥协下,让尾张大名的长子继位,算是一个中立势力。但实际上,被幕府暴打的尾长人对曾经欺负过自己的幕府是刻骨铭心的恨。先遣军初一抵达尾张大名的名古屋,就顺利的接管了名古屋的城防,并与原本的尾长军队合力加固城防。

    结果,等到幕府军辛辛苦苦的好不容易抵达名古屋附近,名古屋已经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名古屋作为本州岛中部最大的城市,是幕府军进攻京都跨不过的槛,幕府军无论如何必须将它拿下。

    然而,几乎没有火炮的幕府军如何能够攻陷一个防守严密的城墙?整整三个月,幕府军在名古屋附近丢下了上万条性命,却丝毫没有进展,此时,天皇军却源源不断的从西部开来。

    更让德川家齐寝食难安的是,表面臣服的东部大名竟然也组织了军队,开始进攻自己的领地,虽然数量不多,只有两万多人,但是自己预留的军队也不过万人,还要分兵驻守,真是处处为难。

    幸好,负责守备的将领也是见机极快的人下令守备军队收缩兵力,屯驻在几个主要据点,才控制了形势。

    恰于此时,前线的军营里,却流传出此次出兵的佐幕大名,也有了别样的心思,让德川家齐寝食难安,只能抓紧排查。

    现在幕府的声势,是一年不如一年,即使是亲藩大名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可能一心向着幕府。幕府的排查举动,自然避免不了一些粗暴地措施,比如检查各位大名与亲信对外联络的信息,这让一贯犹如土皇帝般自大的大名如何能够忍受?首先从离江户不远的上野大名那里搜出了一份所谓的通敌信,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封来自天皇政府的招募信,希望上野大名认清楚形势,不要与幕府沆瀣一气。

    其实这也就是一封普通的信件,几乎每个亲近幕府的大名都收到了这封信件,只是上野大名有点大意,没有将这封信当回事,将这封信随手放在身边,结果就被抓住了。

    幕府抓住了上野大名的痛脚,十分自得。幕府也知道此时不能任意扩大搜查范围,上野大名作为一个不是十分亲近幕府的大名,又没有多大的军事实力,正是一个最好的杀鸡镇猴的对象。

    于是,不顾兔死狐悲的其余大名的求情,上野大名就被砍掉了头颅,悬挂于大营前面的旗杆上。

    幕府军随后进军名古屋,双方激战十余天,但是对于幕府来说,除了丢下更多的人命,没有丝毫进展,名古屋已然牢牢的掌握在天皇军手里。

    尤其糟糕的是,幕府为了降低自己的损耗,都是以其余大名的军队为前驱,使得大名军力的损耗远远大过幕府。

    大名对幕府的离心倾向加剧。

    名古屋。

    此时天皇军最高指挥是长州藩的毛利齐熙。作为倒幕军中的陆军最强藩,担任最高指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毛利齐熙毕竟年纪还是大了,作战方针偏于保守,此时的名古屋已经集中了6万左右的倒幕军,与幕府军的八万军队实力其实已经相差不大。按照毛利齐熙的意思,是继续坚守名古屋,凭借守军的地利优势,与幕府军先行展开消耗战,待时机成熟,与幕府军展开最后决战。

    岛津加成是岛津齐兴的次子,在齐兴的几个儿子中,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