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节 安汉唐家(第1/2页)  金石录之蜀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距今25000年前,人类文明开始在四川出现,并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由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故四川古称“蜀”。巴族人在四川盆地东缘建立了巴国,四川亦称为“巴蜀”。此后,由中华民族驾驶着的历史的马车,不断的前行,溅起岁月的尘土,而蜀地,一直在马车上享有重要一席,国之重也,兵家所必争。

    对于蜀地的百姓来说,这里是天府之国,鱼米之乡,采莲女子穿着青纱,唱着歌谣,泛舟于江畔。桑梓树下,不时传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以及孩童的嬉笑声,蚕虫渴望着破茧化蝶,少年期待着成长。薄雾青山,一切都那样美好。

    然而,对于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如果说,它的上面没有发生过任何的传奇,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只是,越是古老的故事,就越容易消亡于岁月,越是需要人们去记忆,去缅怀,去敬畏,甚至,代代相传。

    在四川,已经很少有人记得,明末清初的刀光血雨,满城屠尽后的修罗地狱。唐门,蜀七门等,对于身坐于cbd高楼中喝着咖啡的白领们来说,早以是某篇或游戏中的门派,是作者所虚构的对象。但,同样是在四川,甚至是在某些终日不见阳光的阴暗的角落里,一些人祖辈相传着,与他们相关的故事。

    “哼,唐门岂可随意儿戏?”

    “啪!”

    清楚记得,爷爷在世时,唯一一次动怒,扇我耳光的情景,那是几年前的盛夏,大学放暑假,闲来无事,在家里玩游戏,选择了被称为唐门的门派。

    打我耳光的爷爷,名叫唐山财,可能名字对于当下时尚审美来说,的确土气了些,但是深知四川近代史的学者,一定会发自内心的尊敬。因为爷爷,在当地也被称为,嘉陵江畔的老人。江河类同于岁月,能够被世人以江河为别名而称呼的人,一般都是见证着整座城市发展的人。

    为什么爷爷对唐门这两个字眼如此在意?为什么大家都称他为嘉陵江畔的老人?这样的问题,我从小便开始询问,爷爷笑而不语,父亲更是面露漠然,甚至眼神里透露着丝丝伤感。答案,直到爷爷去世前的那天夜晚,才完全揭晓。

    爷爷逝去的消息传遍了整座小城,盛夏的星空下,嘉陵江畔吹拂着微凉的夜风,似乎想减轻人们心里的悲痛。家外小院里,整齐的停满了各色各样的车,全都打开着车灯,对着远方漆黑一片的山川照去,似乎在延续着苍白的月光,陪伴着爷爷到达遥远的彼岸。来的人里,有儿时的玩伴,也有曾经有过面缘的长辈,我无心相迎,早早的便躲入自己的小房间中,剩下的事情,全部交于父亲处理。

    蜀地的传统里,家里有老人过世,夜里前七天都不能使用电灯,说是电气为阳性,容易冲撞着逝者。“呲溜”的一声轻响,我点燃一根油蜡,坐在墙角,借着昏黄摇摆的烛光,手指摩挲着爷爷临走时塞到我手中的一卷书稿。纸本特别陈旧,发黄,甚至可能一用力,部分纸张便因为年代久远,而脆成碎块。没有细看手中的东西,回想着爷爷离去前的容颜,不由得鼻子一酸,泪水滴落在书稿上,发出滴答的声响。因为是爷爷专门留给我的遗物,我连忙用手擦拭,生怕被水浸湿了。或许,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正是因为这几滴眼泪,用手一擦,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将我与某种隐藏于历史烟雾中的庞然大物捆绑在了一起。

    此时,震惊大于内心的悲痛。手指过处,浮现出一行墨书的文字,唐门金石录。小心的拍打着书里的灰尘,顿时整间屋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大学期间,我曾经当过兵,清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