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诡异荆州 第一节 桓家(第1/2页)  恶世争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众位兄弟,晋子写得很不容易,但三十多万字了,仅有五十多个收藏,实在是惨不忍睹啊,恳请列位花费三秒的时间收藏一下,顺便也帮忙宣传一下,晋子多谢各位了!)

    桓家是晋朝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尤其是南渡之后。

    因为桓家出了桓温这个强人。

    桓温确实强悍,首次北伐就直指关中。从荆州出发,以四万步军,对氐秦五万骑兵,直接杀入关中,长安城都差点陷落。若非桓温惦记江南,氐秦早就灭亡了。二伐洛阳,就光复了洛阳,杀得胡人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直到第三次北伐,桓温碰到了慕容垂,这才结结实实吃了败战。

    但这场败战却是挽救了风雨飘摇的大晋王朝,若是桓温得胜归来,建康的易主就是铁板钉钉了。

    桓温死后,桓家依然占据荆州。

    桓冲虽无桓温的雄才大略,但抚慰百姓,整军备战,样样做得头头是道,硬是让气势汹汹的建康朝廷不敢发兵荆州。

    淝水大战前,桓玄已经取得了荆州的实际控制权,妄图乘氐秦大举南下之际直捣建康,不料谢玄在淝水以弱胜强,让桓家的大计再次胎死腹中。

    虽然未能东进,但桓玄依然牢牢掌控了荆州的军政大权,连桓冲这个荆州刺史也无可奈何。

    桓玄的成长,饱含着桓冲的鼓励和刺激。桓冲深知自己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不能让桓家的大业更进一步,于是默认甚至是纵容桓玄的一步步架空自己。

    桓家的基业,是桓温创下的,理当由桓玄来继承,自己以弟代兄可成一时,但父死子继乃是儒家的经典,桓冲还是不敢违背的。

    如今,桓玄彻底上台,第一道政令便是来年攻伐氐秦的大计。

    平心而论,桓冲不认为有符融坐镇的氐秦是易于之敌,但相对张回的强势和朝廷的大义,桓家要进一步扩充实力,也只能是把目标锁定在氐秦身上。

    所以,桓冲也认为桓玄的选择没错。

    为了能够尽快攻克川蜀,桓玄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全盘谋划。

    两百万金和百万粮草,不过是转移张回的注意力,减轻荆州的压力,毕竟现在张回帐下的杨开拥兵十万已经尽数驻扎在了荆州的对面。

    如何尽快平定川蜀,桓冲和桓玄有过一次深入的谈话。

    “灵宝,我确信你若带兵西进,张回不会南下。但你期望张回东进,去进攻建康,这是不可能的,至少现在不可能。有我坐镇荆州,可保东路、北路无忧,你可放心西进。但是,这种微妙的局势不会太久。所以,你的西征必须速战速决,尽快结束川蜀之战,而后回师荆州。你如何快速打败符融,我想听听你的计划!”桓冲道。

    “侄儿不会和符融拼命的!灭掉氐秦,不是我桓家的最终目标。侄儿会在灭掉氐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我们的损失,在川蜀重新和张回对峙,并和张回搞好关系,继续从张回那里获得战马资源,壮大我桓家的实力。只要能在半年之内攻占川蜀,无论是张回,还是建康的司马家族都无法撼动我们桓家在荆州的基础。只要有了川蜀在支撑,侄儿就可以调动二十万的大军东进,一举灭掉司马家族,成就我桓家的霸业。当然,很长一段时间内,侄儿都不会主动进攻张回的。但若是张回来进攻,侄儿也会把战场设在江南水网密布之地,最大限度削弱张回的铁骑战力。叔父放心,侄儿一定会非常谨慎的。”桓玄雄心勃勃的说道。

    “今日正式告知叔父,侄儿这五年来,已经秘密训练出了十万铁骑,虽然可能和张回的铁骑相比或许有些不足,但放眼江南绝对是首屈一指。如今我桓家在荆州有三十万大军,而不是明面上的二十万大军。甚至侄儿在扬州境内早就布下了一支五万人的精兵,也就是父亲去世后,他亲自带出来的五千虎贲扩编而成的,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