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鬼洞(下)(第1/3页)  崛起在新纪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国平从怀里掏出一根烟递给张村长笑道:“张大哥说笑了,这里的条件已经不错了,比起我们原来去过的地方好了不少呢。对了,这附近有什么古怪的地方吗?或者说有什么古老的遗迹或是传统?”

    张村长接过烟点燃吸了两口微微皱眉沉思片刻才道:“我们这里附近没有什么古迹,就算是有也被破坏的差不多了,要说是什么古怪的地方怕是只有那个鬼洞了。”

    我一听鬼洞两个字马上来了兴趣,精神为之一振问道:“能和我们说说这个鬼洞吗?”

    张村长看了看我笑道:“小哥,好奇并不是什么好事,弄不好会死人的。”

    唐国平笑了笑道:“张大哥,我们这些搞地质的,只要听到什么洞啊,山啊的就来兴趣,这是自然反应你别在意,你不妨说说这鬼洞,不知道有什么特别的?”

    张村长想了想说道:“我们这里有个山洞,四周被密密麻麻的野竹包围,是老人们不经意发现的,村里人叫它竹耳洞也有人称它为鬼洞。听老一辈人说,这鬼洞是当年“白莲教”的地方,后来白莲教众被清兵围剿在这洞里,这洞邪乎的很清兵不管进入多少人都是有去无回,后来索性用枯木堵住洞口放火焚烧,这火一直烧了数天之久才停。之后清兵在洞外守候了数日,再不见一人出来才撤到山下,想来这白莲教的教众怕是都被烧死在了洞里。”

    蒋思瑶对于历史并不精通,小声问道:“白莲教是什么啊,是不是电视剧里哪些反清复明的组织一样呢?”

    唐国平笑了笑说道:“这白莲教起源可比什么反清复明的组织早多了。南宋绍兴(1131~1162)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昭)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初期的白莲教曾遭到官方禁止,茅子元被流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但因教义浅显c修行简便而得以传播。迄南宋后期,虽仍被一些地方官府和以正统自居的佛教僧侣视为“事魔邪党”,但已到处有人传习,甚至远播到蒙古统治下的北方。元朝统一中国后,白莲教受到朝廷承认和奖掖,进入全盛时期。庐山东林寺和淀山湖白莲堂是元代白莲教的两个中心。经过长期流传,元代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起了变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一部分教派崇奉弥勒佛,宣扬“弥勒下生”这一本属弥勒净土法门的宗教谶言。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间或武装反抗元廷统治。至大元年(1308),朝廷忌白莲教势力过大,下令禁止。仁宗即位(1311)后,曾恢复合法地位。但十年后英宗即位,活动又遭限制。因此,许多地方的白莲教组织对官府抱敌对态度。加之其信徒以下层群众居多,故当元末社会矛盾激化时,一些白莲教组织成为率先反元的力量。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c刘福通c徐寿辉c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产生很大影响。明初严禁白莲教。洪武c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有的还建号称帝,均被镇压。明中叶以后,民间宗教名目繁多,有金禅c无为c龙华c悟空c还源c圆顿c弘阳c弥勒c净空c大成c三阳c混源c闻香c罗道等数十种,有的一教数名。它们各不相属,教义颇多歧异,组织c仪轨和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地带有白莲教的印记。统治者认为它们实际上仍是白莲教,民间也笼统地称为白莲教。入清以后,白莲教又增加了许多支派,如老官斋c八卦教等,加上前代已有的支派,名目竟达百余种。与明代相比,教义更加芜杂,对无生老母的崇拜则有增无减。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间是白莲教的极盛时期,不仅活跃于北方诸省,在东北和南方各省也广泛传播。直隶滦州石佛口王姓家族主持的大乘教在各教派中处于特殊地位,影响尤大,传播范围扩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清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