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一个比一个歹毒(第2/3页)  大唐之暴君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会跟随那些儒生闹事,相反,这些新教育下的人才才是吴天的坚实拥护者。

    阿九昨晚就接到了吴天传来的命令,她高兴吴天没有把她当皇帝,而是当作自己的妻子。何况吴天已给出了应对之法,今天早朝不过是为了统一思想,统一文化战线,新明将以一国之力量对外部势力进行毁灭性打击。

    顾炎武、王夫之、吕留良、孙奇逢、李颙等人纷纷附议,均要严惩那些无耻之徒。尤其是黄宗羲和王夫之对吴天制定的各种惠民之策可是非常拥护的,也是吴天的忠实拥护者。吴天的执政思想是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夫之和黄宗羲两人早已没有了怀才不遇的忧郁,更无面对残暴的鞑子而无能为力,只能坐在家中无声悲戚。如今两人红光满面,好像年轻了十来岁,干劲十足,且吴天的用人又相当大胆,采取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办法,大胆提拔一批有才能的人才起来放置地方上,成为一方太守,如今大明官场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干劲,没有懒惰者,但凡懒惰的官吏均已清理出去。

    阿九瞧着一众大儒那种同仇敌忾,没有因为大家同属儒家一派而庇护。远在西南昆明的儒生,但凡有点廉耻的人也不会去,你可以说吴天对付那些汉奸和鞑子手段极端了些,绝不能说吴天有错,难道那些鞑子不该死?难道那些文化汉奸不该死?

    在他们眼里,这些文化汉奸才是最该死的一群,武者汉奸只能祸害一世,而文化汉奸却是祸害万世,把好好的儒学往极端方向推,这不是给了其他学派活路了么?吴天的百家书苑可是海纳百川,在百家书苑中,对于各学派都有言论自由,可以辩论各学说之优劣。过则改之,无则加勉。

    苏荃和方怡遂把吴天制定的详细反击计划抄印了数十份,纷纷下发给这些新的大臣阅览。瞧着吴天需要组建的文工团,这是要把评书、戏曲纳入体制之内,属于国家公务人员了。

    创立民报,成立新的新闻机构,这是国家对外和百姓的新闻,一旦这些新机构成立,不出两年,恐怕参加西南的儒生将万劫不复。想到吴天上面详细的计划,大家都不寒而栗,对这些不听话的儒生将要从精神上和肉体上进行消灭,太彻底了。尤其是吴天提出的文化汉奸以及历代以来的汉奸儒生均在列,立碑著传。一旦这些文化和信息在百姓中扎根,那种灾难将是不可估量的,文人的高大形象也将轰然倒塌。

    “真是一群可怜之徒啊,殊不知人家早已等着你们上钩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这些大臣都有着很高的威望,参加西南儒林大会的人也有一些曾经的故友,只因这些人的风骨没了,向鞑子弯腰了,卑躬屈膝才断了来往,现在看着这些老友一步步地走向灭亡,心中颇有物是人非之慨。

    沐剑声和柳大洪倒是摩拳擦掌,将准备大干一场,也给新的锦衣卫树立威信和公正,打造公正廉明的调查机构的正义形象。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冤枉一个坏人。阿九瞧着下面大臣的神色各异,有欢喜的,有焦虑的。毕竟吴天要建立的新机构无一不在打击儒家,日后儒生想要引领社会导向和舆论就难上加难了,一旦新民建立了极高的信誉,百姓相信,那儒生真没有在野的自由,等待他们的将是百姓无尽的鄙视和不屑就是吐沫星子也能汇集成大海。

    王夫之不同顾炎武这种温和大儒的想法,他也是个老愤青,早想扒了这些文化汉奸的皮,故而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叫嚣斩尽杀绝的大臣。其后朝中诸大臣也跟着叫嚣起来。新明的特色非常明显,骨子里充满了侵略性,血可流,头可断,就是脊梁骨不能断,宁折不屈,这是吴天定下的国朝新风。

    朝会上,很快就通过了,实则大家都知道,他们反对也无效,只要吴天下达这个指令就可以了,核心位置都是吴天的脑残粉,要是阿九这个女皇帝与吴天的指令违背了,这些人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