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六章 归附(第2/3页)  秣马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三仿佛看着一个不成器的徒弟很无奈的说道。

    “做些什么?”石斌听后沉吟道。这时他算是明白了王三话里的意思,原来是要汪德臣交一份‘投名状’。

    “王三,我已经允诺他不必临阵倒戈只需做个看客,难道要出尔反尔让他突袭忽必烈的大营?”石斌很不高兴的问道。

    “当然不是!大哥,你可以让他做点别的。小弟可以肯定的说,若是你不要他交一份投名状,他也会寝食难安的。”王三很认真的说道。

    不交投名状也会寝食难安?这话可是第一次听说,石斌明显不懂其中奥妙,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哥,任何人想融入集体都需要有贡献,否则就会一直是个外人,就会受到排斥,这种感觉非常不好,也容易让此人再次反叛,所以小弟以为你还是命汪德臣提一份投名状才合适。”

    原来是让汪德臣能安心,石斌暗道。既然王三言之有理石斌只能命那亲卫带给汪德臣一个命令:必须交一份的投名状,但不必临阵倒戈。

    收到命令的汪德臣虽然痛苦却也高兴,痛苦是不得不当叛臣,高兴是石斌要他交投名状说明绝对接受其投靠,不会秋后算账,而他也能放心的呆在大宋。

    要他放下武器率军投降非常简单。缴械之后让出一条路让忽必烈和石斌去交战便是,但是交什么做投名状让汪德臣踌躇不已。此时他脑中闪现了两个词“兀良哈台头颅”、‘粮草’。是取了兀良哈台的头颅做投名状还是焚了元人的粮草做投名状?

    想了许久汪德臣还是没做出决定,那送信的亲兵提议既不杀兀良哈台也不焚烧元人粮草,而是将进入粮仓的令牌和口令告诉石斌,让石斌自己去焚粮。

    这个折中的办法让汪德臣眼前一亮,立刻命令那亲兵给石斌送去了令牌和口令。

    得到汪德臣的这个投名状石斌并不是很满意,毕竟哪里有投名状是别人帮忙拿的?应该是投靠之人自己拿。不想将汪德臣逼得太紧,故而石斌也用了一个折中之法:命汪德臣率两百亲卫随自己一起去焚粮,他的任务就是诈开粮库的门。

    汪德臣明白这个命令是石斌最大的让步,所以立刻出营与石斌汇合,带石斌去了元人的粮库。

    有了汪德臣这个内应火烧粮草是毫无悬念的,一夜之间元人五十万石粮草被焚烧殆尽,顿时军心大乱。虽然忽必烈还能保证士卒不立刻溃散却也无法让他们再有战心。

    既然如此忽必烈则毫不迟疑率军撤退,并且命侦骑查探百里外有无敌情。

    这个情况是石斌万万没有想到的,没想到威名赫赫的忽必烈居然如此冷静,粮草一没可以不顾脸面的拔马就撤。其实按石斌之前的想法,忽必烈只要能稳住大营,肯定还能在大理国内征集到十五万石粮草,应该还能支持半年绝不该如此慌忙逃窜。

    会不会是忽必烈的引蛇出洞之计?石斌疑惑了。他可不想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因为轻敌冒进而丧失,于是立刻将王三、许风叫进房中商议。

    “王三,如今忽必烈仓惶撤军,你怎么看?”

    “大人,以卑职之见此乃忽必烈的引蛇出洞之计。”王三很肯定的说道。

    “我也是如此想,不过我还想听听你的分析。”

    “是,大人。忽必烈此人勇谋兼备,多次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可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次我们虽然焚了他五十万石粮草但是他应该仍能在一月之内征集十余万石粮草支持数月,所以绝不该如此仓惶撤退。而且他这次撤退后军凌乱全无章法与其传统领兵风格不符,所以卑职肯定这是他引蛇出洞之计。”

    “王三,你认为我们如何应对他这引蛇出洞之计?是中计,或者不中计?”石斌狡猾的笑道。

    “大人,这就要看你是想获得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