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二章 只能如此了(第2/4页)  秣马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所以这京官你还真必须做。至于如何不受制于人咱们可以想点办法。”

    见王三的样子石斌知道他已经有了办法,不过似乎不是最好的。如今局势凶险,石斌可没时间浪费,立刻问道:“说说看,你有什么办法来补了这个漏洞!”

    “大哥,我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就是派最先跟着你的几个铁杆兄弟去接手你的地盘。”王三很自信的说道。

    “你是说派李超他们接手,这样能”石斌倒是明白王三的言中之意,但是说着说着就没了声音,还一脸苦涩。

    “大哥,这京官你是必须做的,否则真就容易万劫不复。而如果想保住地盘,李超他们是必须用的。小弟可以保证,李超他们对大哥绝对忠心耿耿,不会有丝毫二心。就是理宗以高官厚禄诱惑他们,他们都不会背叛大哥。”王三非常自信的说道。

    “真的?”石斌明显不信。

    “绝对是的。大哥真要是当了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挥手之间就能灭了太多人。投奔你的只会越来越多,哪里还会离开?”

    反正也没有办法石斌只好接受了王三的意见,表示按商议的办法做。接着又来了一个问题:吴潜那怎么办?

    吴潜虽然官声不错,但是这次自己的确得罪了他。虽然在自己做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的事情上他多半不会为难,但难保他不在自己保荐李超他们时给自己下绊子。所以吴潜这个潜在的威胁必须解决。

    半天就经历这么多已经疲惫不已,石斌懒得再拉着王三想问题,而是拉着王三当起吃货来,算是通过吃来转移压力。半个时辰吃完了六个嘉兴粽子、四碗绍兴臭豆腐、四个酥油饼、三笼小汤包、五个麦饼筒。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所以吃撑了之后石斌、王三二人又开始了‘百步走’。再一次的逛到了古玩书画的集市。

    走来走去忽然发现了一幅非常漂亮的字,草书。石斌这个近视眼凑近一看原来是孟浩然的一首古诗。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州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坐闻钟。

    之所以看,不是因为石斌懂诗词,而是因为他好奇。郭是什么意思,不是姓吗?远公又是谁?不好问别人,只好问起一旁还读了两年私塾的王三来。

    “大哥,郭在此不是姓氏,而是指外城的墙。城郭城郭,城为内城墙,郭为外城墙。远公乃是指东晋时候的一个著名僧侣。”

    好奇石斌为何问这些,石斌当然不会直言相告,而是说‘考考王三你腹中有几滴墨水’。边说边看着这幅字,石斌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最终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永怀尘外踪’!并且止不住笑了起来,花了三十两银子买到手后立刻离开了集市。

    王三见状当然跟了上去,直觉告诉他,有好事,困局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一进经常落脚的客栈,石斌便拉王三进包间,给他看起了自己买的这幅字。

    “兄弟,你有没有看出其中的玄妙之处?”石斌意味深长的笑道。

    玄妙之处?王三当然不认为石斌在耍他,石斌的模样肯定其中有大玄妙,于是认真的看了起来。不愧是石斌的大智囊,不过看了两遍就看出了其中的玄妙,笑道:“大哥说的可是‘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这句?”

    石斌闻言高兴的点起了头,并洋洋得意的笑了起来。要知道,这句可以理解成孟浩然希望成为慧远大师那样的智者,远离世俗纷争。若是石斌用上,就能大大减低皇帝和众人对他的怀疑。

    “王三,你觉得我将这幅字敬献给理宗怎么样?”

    “大哥厉害,这的确是个非常好的主意。若是将此与我们之前的应对之策结合,那将是无懈可击。”王三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