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枪械(一)(第2/3页)  秣马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些我都知道,刚刚看《武经总要》了解了些。那有没有办法提高这枪管质量?比如用钢来做枪身?”石斌很坚定的说道。

    一边询问,他一边向王三和谢强兵强调这是绝密计划,所有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必须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外泄以保证大家的安全和努力不会因为泄密而白费。

    看到大哥这么信任自己,谢强兵便将他所知毫无保留都说了出来。两个匠人见这统领大人也是如此爱惜下属的上官,也是言无不尽。

    原来大宋也能炼出好钢,但朝廷腐朽,本就克扣经费,再层层盘剥,为了完成数量就连巨竹筒都是以次充好。不过即使朝廷不腐朽这炼好钢的成本也不低,所以就没想过用钢做枪身。

    想到巨竹筒做枪身,而且还是以次充好,他立刻就想到炸膛,这哪里是打敌人,压根就是在自杀。

    看来如果真要想造款经久耐用的火枪出来,这拉膛线还不是首要技术,炼好钢才是,没有好钢膛线都没处拉去。

    在他这个文科生的眼里,铁和钢似乎没什么不同,于是问能不能用铁打造枪身。

    谢强兵表示当然可以,但是那样造出来的枪身就会很粗糙,不但增加成本,增加重量,使用寿命也长不了多少,一旦炸膛比巨竹筒伤人更严重。

    听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不是不用铁做枪身,而是性价比太低,没法用。

    知道石斌肯定是从偷袭元人粮草和与抵抗水匪劫掠的两次战斗中发现了火器的重要性,并且想发展出一种单兵发射火器。

    于是他建议可以试试开一个打铁铺,炼“百炼钢”。百炼钢?这个词他只在西晋刘琨的诗词中看到过“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都化为绕指柔了还杀什么敌人?让他困惑不已。

    看着一脸疑惑的石斌,谢强兵笑道:“大人,这百炼只是一个概述,表示反复锤炼后钢有了很好的柔韧性。”

    这话可让石斌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的兴奋,有良好的柔韧性就不怕炸膛,最适合用来制造枪身的材料,哪怕就是贵点他也一定要。

    不过谢强兵接下来的话又让石斌有点失望,因为他说一个技术好的铁匠在材料优良而且充足的时候也要三天才能打出一把制式腰刀,所以一个月最多也不会超过十把,效率太低。

    想着自己要养活这么多士兵,炼个刀都这么难,何况是质量合格的新式突火枪?

    他突然然想起来了一种类似炒菜炼钢的方法。和谢强兵交流后才知道他说的叫“炒钢法”,另外还有一种就“灌钢法”。谢强兵见自家大哥不过一个山民居然知道炒钢法,立刻惊为天人,对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他知道还是要仔细解释一番其中优劣才好让石斌来决断。

    炒钢法基本方法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和液体状,然后加入铁矿粉,同时不断搅拌,使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获得钢,这就是炒钢技术。其的优点是成分可适当控制,生产率比较高,质量也比较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这是熟铁低温炼钢,铁和渣不易分别,碳不能敏捷渗入。

    灌钢法则是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

    其优点为:

    一:生铁(含碳量2~43)作为1种渗碳剂,因熔化后温度高,加速向熟铁(碳量小于02)中渗碳的速度,缩短冶炼时间,提高生产率。

    二:熟铁因为碳的渗入而成为钢,生铁由于脱碳也可以变成钢,增加了钢的产量。

    三:在高温下,液态生铁中的碳c硅c锰等与熟铁中的氧化物夹杂发生反应,去除杂质,纯化金属组织,提高金属品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