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与皇帝的密谈(第1/3页)  天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相,陛下传召,下官便告辞了。\\qв五、c0\”张瑄向杨国忠拱了拱手,轻轻一笑便转身而去。

    杨国忠嘴角一抽,却没有什么,经自大步离去。

    路上,时不时有刚刚被皇帝赦免了的原荣王一党的朝臣主动上前来,极其谄媚地跟杨国忠打着招呼,但杨国忠都面沉似水,端着架子毫不睬睬。

    有些朝臣悻悻而去,而有些则在心中暗暗咒骂:杨国忠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嚣张个什么陛下早晚也要收拾了杨家一哼

    左相陈希烈仓促追了上来,喘气着招呼道:“杨相且缓行几步”

    杨国忠放缓脚步,让陈希烈追了上来,淡淡道,“陈相,找秘闻有事”

    “杨相,叛乱方定,诸事杂多,老夫有多事要向杨相请教,还讣”陈希烈欲言又止。

    其实请示工作是假的,陈希烈心里没有底,想找杨国忠通通气是真的。

    荣王叛乱,陈希烈虽然没有从贼,但却被逼无奈地在奏表上签了名字,拥立荣王为储君。等于就是在胁迫皇帝的文书上留下了某种“罪证”,心里终究还是惶惶不安。

    陈希烈为官数十年,宦海沉浮,对李隆基的性情很是了解。

    他知道,从暂时来,皇帝为了平和平静局势,肯定不会株连太广;但接下来,等局势平稳下来之后,一切就很难了。皇帝一向阴狠果决对曾经叛变他的臣子绝不姑息一将来若是秋后算账,陈希烈尽管居于高位怕也很难幸免。

    杨国忠很是看不起陈希烈这个没有节气、没有骨头的老工具,完全就是一棵墙头草,随风摇摆,听话固然是听话了,但却根本靠不住。

    李林甫昔时上台,他背弃张九龄投向李林甫;李林甫死后,杨国忠起家,他又再次投向杨国忠。而此番李琬叛乱他又站在了李琬一边,固然是有“被逼”的一面,但谁又能否认,这老工具很“不是工具”呢

    杨国忠冷冷地扫了陈希烈一眼,又淡淡道,“诸事自有陛下做主,这个时候,吾等连结缄默就好。”

    “陈相,不是某家多嘴汝好歹也是三朝老臣,士子身世,这风浪来时却是没有一点原则,总是随风摇摆,这点欠好很欠好。”

    “况且陛下正在气头上,秘闻自身也难保,陈相还是自求多福吧。”

    杨国忠冷冷完,扬长而去。

    陈希烈被杨国忠数落得脸色涨红,心里颤抖了一下,望着杨国忠离去的背影半天没吭声。只待杨国忠去的远了,才狠狠跺了顿脚,低声咒骂道:“人,狗贼”

    突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陈希烈心下凛然赶紧闭住了嘴。

    哥舒翰和程千里并肩而过,向陈希烈微微颔首致意,然后就走了过去。

    程千里有些羡慕地望着哥舒翰笑道,“恭喜哥帅了此番靖难勤王勋甚大,封了郡王,不但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亦是必定。”

    对哥舒翰和程千里这样的实权藩镇来,权力和级别已经没有太大的指望,因为他们本就占据高位,向上的空间不大了:但爵位,却还可以期盼一下。封国公、封郡王,都是有先例的。

    军中权力只能暂时归属于个人,但爵位却可以荫及子孙,给整个家族带来无上的荣耀。

    封了郡王之后的哥舒家,真正列入了长安城一流权贵之列。

    因此,程千里几多有些羡慕。

    哥舒翰轻声一叹,“程兄,某家此番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想那张瑄突然找到某的头上,某家念及陛下隆恩,也推辞不得。”

    “这张瑄还真是不简单呐。”程千里也感叹着,“本帅也没有想到,我朝竟然会呈现如此少年英才,名满天下权势冲天,怕是昔时的张九龄也难以对比。”

    “张九龄一介文士,书生意气,焉能与他这幼子相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