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削藩合并大计(第2/3页)  天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隆基喃喃自语,眸光中的光彩越加浓重。

    “好,朕这就下诏,让杨国忠等人开始廷议安插。老工具,给安禄山下一个问责诏这贼子不尊朕之昭命,擅自离京,其罪不。着停他一年的俸禄,以观后效。”李隆基声音变得清朗起来,向高力士瞥了一眼。

    高力士赶紧躬身应诺。

    “子瞻,八大大都督府安禄山仍任范阳大都督,哥舒翰河西大都督,程千里任北庭大都督,剩余安西、剑南、渤海、陇朔、河南五大都督人选,尚空缺,朕心难决。”

    “陛下,臣大胆进言”

    李隆基哈哈一笑,“朕既然问汝,汝就各抒己见。

    “陛下,以臣之见,驸马都尉杨箭心性沉稳,颇有胆识谋略,又是皇室宗亲,可顶替高仙芝出任安西大都督兼安西都护府大都护;臣闻高仙芝标下行军司马封常清乃当世名将,可调动出任剑南大都督;而平原太守颜真卿文韬武略,名冠一时,可出任河南大都督,渤海大都督乃一虚职,可着太子殿下遥领。”

    “至于这陇朔大都督,陛下,臣以为,暂且由安西顺出任。”张瑄拱手道,“此乃权宜之计,可迷惑抚慰安禄山,免得安贼铤而走险。”

    听张瑄得头头是道,李隆基默然颔首,他原本有意给张瑄一个机会,外放下去做个藩镇,也好作为皇帝心腹大力扶植他,将来无论是制衡安禄山亦或者是杨国忠,都有备无患。

    “陛下破格提拔,封常清等人一定感恩图报,誓死相报陛下隆恩。再加上哥舒翰、程千里这两个忠诚老臣在,天下兵权大半落入陛下掌握,安禄山也就不足为惧了。”

    张璜霍然起身,躬身拜了下去,“陛下,削藩合并之事,宜动用雷霆手段。如此平和平静营运一二年天下自然平和平静无忧”

    李隆基微一沉吟,突然挥手朗声道,“然。爱卿所言极是,朕准了。”

    “陛下可传八百里加急密旨,急召封常清、颜真卿入京面圣,陛下可面授机宜,赋予重任亦抚慰其心。”张瑄微微笑着,又顺着皇帝的心思了这么一句,正中皇帝的下怀。

    张肮推荐的这些人都算是中唐名人,都是靠得住的忠臣良将。如果朝廷能真正做到信任放权不猜忌,张瑄相信杨筋、封常清、颜真卿等人会很快在藩镇站住脚,并阐扬重要的作用。

    待到安史之乱真正爆发,这些都将成为张瑄黑暗布下的力挽狂澜的支柱性力量。

    至于更加有名气的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张瑄则准备留给自己。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争取外放为一方诸侯,掌握处所军政大权,真正施展拳脚。留在京师,在皇帝眼皮底下,终归是遭受各方掣肘。

    “老工具,速传朕的密旨,八百里加急,急召封常清、颜真卿进京见朕。”

    李隆基摆了摆手,示意高力士速去准备。

    望着高力士离去的苍老背影,李隆基的心情突然就好转了起来,脸上浮起了舒心的笑容。

    “陛下,臣还有本奏。”见皇帝心情甚好,张瑄趁机笑着提出了太子李亨的事儿,“陛下,叛乱放定,朝中局势不稳,此时不宜废立太子,还请陛下三思”

    李隆基冷哼了一声,皱眉挥手道,“罢了,朕就先缓一缓。只是太子李亨太过令朕失望危难当头,太子竟要弃朕而去,如此无父无君之子,朕如何能安心将大唐江山交付于他”

    张瑄默然。

    张瑄心情很是舒畅地出了宫,乘车缓缓向张府而回。

    皇帝不但采取了他削藩合并的大政方针,同意了他荐举的几个大都督人选,还将失去了主人的荣王府赏给了他作为他的大将军府邸。张瑄本待拒绝,但见高力士一个劲地朝他使眼色,便只好承诺了下来。

    左右,以他现在的官职身份,也该有属于自己的府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