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年祸事1-此心光明(第2/4页)  人在非洲之加纳淘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的。”我像历史老师一样对龚创说着,“其中最有名的是东乡平八郎,日本海军军神,人家打败了俄罗斯远东舰队,知道人家怎么赢的吗?人家的腰间挂了一块腰牌,“一生俯拜阳明”!知道不?”

    “小日本嘛!碰到个鬼就拜的,不一定就说明厉害哦,我都没听说过,还能和孔子并列?怎么可能!”龚创低声怀疑我说的。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念书时,伟人主席就以一篇心之力的作文脱颖而出,受到杨昌济的瞩目。作授业恩师,杨昌济是王阳明的忠实信徒。在他的指引下,伟人主席阳明心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一句“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来表达对王阳明的敬仰。

    据反动派的老蒋自述:“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于是老蒋跑到书店,抱回一大堆王阳明的著作,“不断研究,到了后来,对于这个哲学,真是一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领神驰的仰慕”

    我对龚创说着两边的两位创始人和王阳明的故事。他这倒是很安静地听着我说,没有再打断我。

    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政,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