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经济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总结(第2/5页)  重生之平凡人的奋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首先是内部竞争淘汰(各种实力的争斗,各种资源的争夺),百姓穷没有购买力(现金为王,渠道的残酷压榨),再然后就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做为平民百姓就别参与其中了,小胳膊小腿,谁碰你一下,你就找不到了。

    最多有时间,有健康,可以跟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做点小的小生意,喝点小汤水,赚点小钱养家。

    其他的别瞎想,回家洗洗睡吧。

    赵宏总结,自己必须在经济告诉发展结束之前结束自己的快速发展。发展的规模和行业的地位都决定了其后是否能够生存下去。是否可以保证自己安全富裕的享受幸福的生活。

    诗和远方毕竟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但是那需要相当不错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

    否则现实就会教育我们,放下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因为我们还有责任和义务。

    赵宏用了近一个月的空余时间去学习了能够找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历史的书籍(很少就那么几本),通过通读反复的读,慢慢的总结了一些发现,再思考确定大致的方向。

    再详细的就需要继续学习。其实看看我们的邻居rb的经济发展过程也有不少收获。

    “rb从1955 年到1973 年将近20 年期间,尽管增长率年年都有变动,但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像国内哪个阶段?)

    在1973 年c即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终点”年份,rb的实际gnp 达到1946 年的11 倍,达到战前水平(1934—1936 年)的77 倍。rb的人均gnp从50 年代不及美国的1/10,增长到相当于美国的60%。这样的增长速度在rb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像国内哪年的情况?)

    如果说,在经济复兴时期的经济增长是以出口(“外需”c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特需”)为主导的增长,那么,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则是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即迅速增长的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数字上看,例如1969 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率(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高达273%,包括政府投资在内的投资率更是高达__353%。(像国内那个阶段?)

    当时,rb无论是在生产方面,还是在消费方面,都以美国作为样板,为此所需要的技术,也无需自己从头开发,只要把先进技术引进来,通过模仿c消化与改良,就能迅速使之产业化c产品化。由于竞相引进技术而导致了设备投资的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投资呼唤投资”的热潮。通过设备投资热潮,在战争期间由发达国家开发的新技术c新产品大量流进rb,使原有的产业设备一举更新,崛起了钢铁c合成纤维c石油化学c电子工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也就是战后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的过程。(像不像那年的政府报告?)

    1960 年由池田内阁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为rb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象征,使广大的民间企业受到鼓舞,其低利率政策则有力地刺激了民间投资的增长。迅速增长的投资促使生产设备日趋先进化c大型化:在钢铁业,最大高炉容量从1953 年不到1000 立方米扩大到 1964 年超过3000 立方米,1973 年超过4 600 立方米,以致在70 年代世界最大的 5 座高炉中rb占了 4 座,并迅速导入氧气顶吹转炉等最先进的炼钢技术;在石油化工业,最大乙烯工厂的规模从1958 年的年产2 万吨扩大到1966 年的年产20 万吨,1973 年的30 万吨,建成了以大型联合企业为主的石化生产体系;在电力工业,最大火力发电机容量从50 年代后半期的175 万千瓦扩大到1967 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