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三章房子是谁要涨的(一)(第2/2页)  重生之平凡人的奋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0年代港城经济起飞后,股市随即兴旺发达,到1972年,已经有港城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四家证券交易所,这四家交易所竞相拉拢有实力的公司,导致上市门槛大幅降低,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华资地产公司挺进股市。

    到了1972年下半年,香港四大家族的旗舰公司更是集中上市:郭富翁的新鸿基、李首富的长江实业、李氏家族的永泰建业、郑家的新世界。地产公司的集体上市,是继“分层出售,分期付款”制度之后,助推香港地产业火箭般起飞的又一发动机。

    这些公司利用股市的募资便利和对香港地产周期的理解,开始了“反周期”玩法……”

    姐姐性急的问,“什么是反周期玩法啊?”

    赵宏解释说,“其实咱们的政治经济学里面不是讲过吗?资本主义社会是有一个固有经济发展固疾的,那就是经济危机,而且还是有规律的爆发!这就是经济的发展周期性。”

    萧婉婷继续解释说,“具体就是:在楼市高涨期间抛售楼盘,兑现利润推高股价,利用高股价大量募资储备现金,等到楼市低潮时,一边疯狂购入土地物业,一边收购拥有大量土地的非地产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股市低迷期异常便宜。

    以长江实业和新鸿基为例,它们都在1972年上市,并在72-73年的大牛市期间疯狂增发募资,长实仅在1973年就发行新股5次。等到1975年香港经济低迷期,现金储备雄厚的两家公司大量购入土地。待到1981年香港经济重回顶峰,长实兑现利润14亿,是1972年的32倍,新鸿基兑现利润5.5亿,是1972年的10倍,然后再次巨额增发募资,重复上述过程。

    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四大家族的实力呈倍数增长。1972年长江实业刚上市只有1.26亿港币市值,到了1981年已经增加到78.77亿,成长性惊人。但地产公司的“反周期”玩法之所以能够玩得转,背后是香港楼市的超级牛市:一方面五六十年代的婴儿潮在80年代进入结婚买房阶段,另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新移民涌入。”

    姐姐有些不解的问,“这和深市目前的房价上涨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将来深市也能变得和港城一样?这不可能吧?”

    看着一脸不可思议表情的姐姐,萧婉婷捂着嘴笑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