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九七章 袭取海参崴(六)(第2/3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保障,虽然在此以前,人民军在海参崴并不缺少物资,但物资的清理、调运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尽管在海参崴有火车,但不是所有的物资都能沿铁路线运输,在铁路线之外,还有不少地方需要物资运需,这些都是需要人力的,而且就是沿铁路线运输,货物的装车、卸车也是要人来搬运的,在后勤人员没有到来之前,这些事情都只能由人民军的战士来做。另外人民军还要维持地方治安、保障秩序运行,海参崴有20多万俄国人,虽然不算很多,但要管住这些人,也是需要相当多的精力。

    这些事情差不多要牵制人民军近4成的兵力。因此后续部队到达海参崴之后,罗岳没有继续发动进攻,维持海参崴的秩序牵扯了太多的精力,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有行政人员到来,接管了海参崴的行政治安工作,才使罗岳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后面的战斗中。

    负责管理海参崴的行政工作的负责人叫谢涛,到任之后首先就将海参崴的俄国工厂、企业全部接收,而俄国居民则全部集中起来,划定居住区,进行统一管理,因为俄国人的脾气粗暴,逞强好斗,而且这几十年来养成了轻视中国人的习惯,因此如果仍然将他们分散开来,并不好管理,必须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另外现在人民军在海参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虽然调来了一批后勤人员,但还是不够用,而海参崴的俄国居民中,至少可以抽调出几万青壮年男子,这可是一批很好的劳动力,可不能浪废,其他的老人、妇女、儿童也都可以从事其他轻体力的工作。当然如果是技术人员,如熟练工人、护士、教师等人员,还是可以得到优待,至少不用当劳动力。

    其实罗岳也不是没有想过征调俄国人做劳力,主要是全部都是俄国人,万一闹起事来不好收拾,又怕他们在暗中破坏,但现在来了5万余名后勤人员,有这一批人员一起协助监督,就不怕俄国人不配合了。

    还有一点就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华东政府肯定要向海参崴大量移民,以改变海参崴的人口结构,为海参崴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因此现在将俄国人集中起来,也有利于华东政府重新规划海参崴的城市布局,并腾出住房,为以后向海参崴移民做准备。

    其次是谢涛约见其他各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一方面是感谢他们对华东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邀请这些部落到海参崴来定居,华东政府可以给他们安排工作,并且给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这样这些部落的居民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改变海参崴的人口结构。

    有些部落当场就答应了华东政府的邀请,有些部落则还要回去和部民协商,有的部落则是挽言谢绝。谢涛也不免强,一切都听凭自愿。

    不过最初和华东政府接触的泰鄂尔部落是各部落中第一个答应搬到海参崴来定居,因为泰鄂尔部落成立的时间不长,而且是由各地人员组合而成,还没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主要是靠族长穆哲虎父子的各人威望将部落凝聚在一起。而老族长穆库伦曾做过清廷的都统,他的见识眼光都在其他人之上,知道搬到海参崴来定居是部落最后的出路,虽然部落可能会因此而解散,自己一家当不了族长了,但只要是紧跟着华东政府,能够得到的前途要远远大于一个部落族长。因此才力主将整个部落都迁移到海参崴来定居。

    于是在谢涛的管理下,海参崴很快就完成了战时的整编,大量的俄国青壮年男子都被组织起来,从事重体力劳动,老人、妇女是从事一些轻便的工作,一切都为战争服务。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俄国人不服,甚致和华东政府的管理人员顶撞、冲突,不过这时谢涛也不客气,将这些俄国人全都抓起来,和俄军俘虏关在一起,不仅每天仍然要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且没有工钱、没有自由,连家都回不去了,而对情节恶劣的俄国人甚致还会进行鞭打、甚致是死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