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2/3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时间,因此英国主张由两国驻清国公使担任谈判代表,这时英国驻清国公使是朱尔典爵士,此人是英国的外交老手,在清廷己任职多年,人脉颇广,和清廷的重臣己故的李鸿章,还在的庆亲王、张之洞、袁世凯等人都建立了不错的私人交情,英国也放心将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而且早点谈成,恢复和平,对英国也是有利的。

    而这时法国驻清国公使巴斯德的才智较为平庸,能力也一般,因此法国对他有些不放心,觉得还是从国内派人去靠谱,而且拖1个月对法国的影响较小。

    不过这次轮到英国人说不了,英国**表示,现在英国耗不起时间,如果如果法国坚持从欧洲派人过去,那么英国将率先和华东**开展谈判。而法国也知道不能让英国和华东**先谈成,因此也只能退让一步。

    华东**派出的谈判代表仍然是李三杰,由上海地区的负责人李松晨担任他的副手,谈判的地点选在上海轮船招商局大楼。

    这座建筑建成于1901年,共计3层楼高,原来是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总部,轮船招商局是清廷洋务运动中,少数较为成功的近代企业,属于官商合盈性质,双方共同出资,由官府负责业务,商人负责实质的运营,负责人就是李鸿章最信赖的盛宣怀。不过在庚子国变之后,清廷势衰,加上华东**崛起,并插手航运业务,因此轮船招商局也渐渐衰弱下去。

    华东**占领上海之后,将清廷的资产都收为己有,由于轮船招商局属于官商合盈性质,因此华东**和盛宣怀协商决定,以600万银元的价格,买断轮船招商局的全部商营股份,将轮船招商局全部都纳入华东**的掌控之下,而这座刚刚建成5年的新建筑,也成为华东**的国有资产。这次上海谈判,在李松晨的建议下,将地点定在这里。因为这里过去是属于租界,但这栋建筑的产权却是属于清廷,但现在都是华东**了。

    由于英法两国的谈判代表却在中国,因此谈判也很快就得以举行,其实这次谈判也没有多少条款值得过多的纠结,毕竟华东**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如收回了上海租界,没收租界内英法商人的资产,俘虏的英法两国军舰,以及拦截俘虏的英法两国的商船、商品等等,都是不会吐出来,而对英法两国的其他利益也没有多少兴趣,主要就是赔款的数额和形式。

    当然在遣词用语上还一番争执,如上海租界的归属,英法两国都主张用“转交”,而华东**则坚持使用“收回”,一词之差,但意议则完全不同。不过对英法两国的俘虏,以及抓捕的两国商人、商船人员,华东**都承诺全部释放。另外英法两国也承认华东**拥有长江航道的管辖权,实际也就是承认长江是华东**的势力范围。而华东**也答应在谈判成功之后,向英法两国的公司开放。

    这个利益是相当大的,长江不仅仅是一条水运的航道,而是一个庞大的江河水运系统,并且可以幅射到两岸的陆地。因此华东**控制了长江,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轻易的扩展开了湖北中部的武昌,甚致宜昌。

    其实现在华东**只控制长江的入海口,不过没有入海口,长江航道的价值就下降的一大半,因此英法两国也只能承认长江是华东**的势力范围,以换取华东**将长江航道对英法两国的公司开放。当然,以后长江航运,以及长江沿线的利益如何分配,将由各方另外再举行专门的商务谈判来确定。

    三方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将这些容易解决的事项全部确定下来,接着就进入最坚难的赔款谈判,虽然英法两国都己经做好了赔款的准备,但俱体的数额自然是越少越好,因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博奕,各自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讨价还价,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

    经过了5天的反复争执和讨价还价之后,华东**和法国首先确定了赔款的数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