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水灾(四)(第2/3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怪异,于是吩咐从人看好车辆物品,和卢成平一起下马,只带了两个从人,走了过去,而人民军的士兵搬开拒马,把他们一行人放进去,那名通报的士兵道:“你们跟我来吧。”

    常清德、卢成平等人跟着那名士兵沿着河堤行走,见河堤的道路铺了一层煤渣,而且被压实压平,行走起来远比来时的道路方便,走了不多远,拐过一个弯,就可以看见河岸边己架好了两座栈桥,并且都有船只停靠,一座栈桥正在卸货,而另一座栈桥则是在下人。常清德仔细观看,见下船的人都是披着毛毯、发髻散乱、神色憔悴,大概就是救起的灾民。而在河堤的内侧,则有人正在沿着河堤堆码砂袋,显然是在加固河堤。同时在河堤沿途,都有人民军的士兵守卫,来往的人员、车辆不绝。看起来十分热闹的样子。

    走了大约6、7里的距离,便可看到在河堤内侧的远处有一片营地,成排的灰绿色帐蓬。于是众人走下河堤,又行了大约1、2里的路程,才来到营地,只见在营地的外围正在搭设营地的围墙。而在未建好围墙的地方,则是暂时用拒马拦住。

    进入营地内,常清德这才看清,所有的帐蓬都是悬空搭建,最下面是一个1尺余高的石蹲,每个石蹲相距约1丈左右,石蹲上驾着“工”字型的钢骨,钢骨上铺设着木板,帐蓬都是搭设在木板上,距地面高约2尺;每个帐蓬宽约2丈,中间开门,均有石砌台阶可上;透过撩开了帐门,隐约可以看到帐蓬里面摆放着床柜等物;6个帐蓬一排,每排帐蓬之间相距约1丈,4排为一组,每组之间相距约为1丈五尺;道路均被压实压平,两侧均设有路肩石与排水明沟,横平竖直,十分整齐。

    其实常清德看到的石蹲,是华东**预制的钢筋混土基台,高为0.75米,底边长0.6米,厚0.25米,上部边长0.4米,高0.5米,有一半理入泥土中,即是做为整个帐蓬的基础,这样可以不使搭好之后的帐蓬下沉,又使帐蓬不置于贴地,以免地面的潮气上翻。基台是按3.3米一个布点,工字钢的长度为6.6米,帐蓬的边长为6米,留于0.3米的施工固定空间。每个帐蓬内可以放8张双层或三层高底床,居住16-24人。

    现在这样的帐蓬完全搭建好的有4组,另外还有2、3组正在搭建中,而常清德又仔细观察,施工的人员都是穿着一件灰绿色长袖背心,外罩一件灰蓝的马甲,但都留着光头,僧不僧,俗不俗的怪样子。但整个营中秩序井然,人员杂而不乱。

    常清德也没有多问,跟着那名引路的士兵来到一间门口有4名卫兵的帐蓬前,士兵在帐蓬门口道:“报告首长,人己经带来了。”

    只听里面有人道:“请他们进来。”

    士兵转身对卢成平道:“首长请你们进去。”

    卢成平点了点头,让两名随行的从人留在外面,自己和常清德进帐。

    只见帐蓬一侧有两张长条桌并放,桌上放着书籍纸张等物,在每张桌后各坐有1人,另一则则摆放是椅子茶几,呈“凵”形状,靠着帐蓬的墙则,还放着几个柜子。

    士兵道:“这就是我们的谢首长、朱首长。”

    卢成平知道,“首长”是华东**对海外华人的尊称,因此赶忙拱手施礼,道:“在下庐州府卢成平,见过两位首长。”

    常清德也过来施礼,不过看这两人的年龄都不大,一个也就30出头的样子,另一个看起来似乎连30岁都没有,心里也颇有些不以为然。

    由于这是第一批难民营,因此每个难民营派了两名元老来坐镇指挥。这两名元老叫谢涛、朱南圳,都是上海市**的工作人员,不过他们两的资历、级别比较底,于是被派到难民营来指挥,虽然是个辛苦活,但也是让他们多刷点经验。其实两人都己是年过30,谢涛都己是36岁的人了,只是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